言不在多,触心则灵
(2022-10-21 09:08:15)
标签:
言不在多触心则灵侯爱兵 |
言不在多,触心则灵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20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人套用这一句式,形容说话是“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其实,只是“达意”,尚不能“灵”,还要“触心”。一句触动人心的话远胜千言万语,它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指引,甚至是灵魂的救赎。
裘法祖18岁考入同济大学上海医学院,20岁被选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师从著名外科专家布龙纳教授。26岁获得博士学位后,正式开始做外科手术。一次,他给一位中年妇女切除阑尾,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第5天,病人却莫名去世。尽管尸体解剖确认并非医疗事故,但导师的一句话却让裘法祖记了一辈子。导师沉痛地对他说:“裘,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这句话让第一次直面病人死亡的裘法祖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与自责,也让他养成了此后每台手术前都要亲自检查手术器械,不放过任何一个手术流程细节的习惯。
人的一生常会被一两句话所改变,因为,一句触动人心的话就像一粒种子,它会在人心中自己长大,开花结果。布龙纳教授的话,虽与医术无关,但却事关医德,裘法祖从中领悟到了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医生不可缺少悲悯情怀。一名好医生光有精湛的医术还不够,更要有一颗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的仁心。
杜祥琬院士担任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带领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科研人员在四川的深山里攻关8年,未能成功。“坐冷板凳”的滋味很不好受,有年轻人一度想要放弃。杜祥琬说:“你爬过华山吗?华山上有块‘回心石’,大多数人走到那里都很疲惫,坚持不了了,就只好回头。到了‘回心石’,你真的要返回吗?最艰难的时刻来了,有人挺过来了,就看到了曙光;有人退却了,就错过了最美的风景。”年轻人听了他的话终于“回心转意”,这项研究后来获得成功,并被评为当年全国10项基础研究成果第三名。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君子会用言语来教导别人做对的事,而用行动来制止别人做错的事。华山自古一条路,难倒多少英雄?杜祥琬以爬华山为例,为年轻人加油打气,告诫他不能灰心,要知难而进。一番触动人心的言语,让年轻人认识到走科研之路虽难比攀登华山,但只要坚持到底、不灰心,就一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黄伯云19岁考入中南工业大学,后来成为国家公派出国访问学者。在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后,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选择回国工作。他在国外做博士后研究时,每个月就已经能拿到上千美元的工资,单位还给他配了一辆汽车。回国后,他每月的工资只有100多元,因为国家困难,所以只能给他配一辆自行车。有些人因此而说黄伯云傻,记者采访时,问他后不后悔,他说:“我无怨无悔,我们是去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国家的需要永远是第一选择,国家在经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我们送出去,就是希望我们这些人能够学成归来建设祖国,留学生哪能学完留下?”
“留学”与“学留”,只是简单调换一下顺序,意义便大不相同。一句“我们是去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言简意赅,却意蕴隽永、触动人心。它不仅深刻地表达了黄伯云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也必将激励更多的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忘本,早日学成早归国。
言简意赅、直抵人心的话最能引起听者深度共鸣,也最容易对听者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希望我们在与人交流时不要长篇大论、空洞无物,而要简洁有力、触动人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