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禹春旭中医大夫
禹春旭中医大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67
  • 关注人气:7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爱女性健康

(2010-09-26 11:34:34)
标签:

女性健康

关爱女性

女性

健康

    现代社会的女性,因地位的提升,她们的能力也越来越大,因工作和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她们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各种妇科疾病、疑难病症。我们要关爱女性健康,关爱社会上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女性的疾病大致如下: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月经不调月子病、尿频、性功能障碍、肥胖、皮肤干燥、青春痘、脱发、感冒、免疫力低下、颈椎病、骨质疏松、食欲减退、便秘、心脑血管病等等。
心理因素也会引起各种疾病:
一、神经衰弱,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疾病。神经衰弱的异常心理表现是:经常头痛、头晕、烦躁、既易兴奋又易疲劳,夜间难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情绪激动等。
二、忧郁症,此病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有的外表略有驼背姿势。认识与动机方面的消极反应,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缺乏进取心。 情绪的消极反应,如心情沮丧、情感淡漠、爱哭,多忧伤。有妄想、自杀的意念,总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
三、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病。患者异常的心理表现是: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预感到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躯体症状。如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
四、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大多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受到伤害导致大脑失调,呈现出心理变态。患有癔病的妇女表现出意识模糊,阵发哭笑,胡言乱语。反应强烈时,抓自己的头发,撕咬衣物,说唱谩骂,打滚,撞墙,无所顾忌。患者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如突然四肢抽动或全身挺直、失明、耳聋、失语等。此病患者大多数是青壮年妇女,以农村妇女居多。
五、更年期综合症,女性的更年期又称绝经期,指最后一资助月经来潮前后的一段时间。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性激素的波动,第一次波动是性激素的“涨潮”,它使人从稚童进入了青春期;第二次波动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众壮年转入更年期。
性激素的“退潮”女性我在 45~55 岁之间,男性大致在 55~60 岁左右。这段时期,男性的更年期病态反应一般不明显。女性则不同,更年期开始后,卵巢逐渐衰退萎缩、创刊激素分泌减少,性腺功能下降,直至排卵停止,月经断绝。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分泌激素的一时紊乱,影响中枢植物神经的功能,使神经系统活动的平衡失调,对外界适应力降低导致交感神绵绵应激性增加。这就是妇女性激素减退时可激起心理波动的原因。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从心理方面看,精神紧张,烦躁激动,情绪不稳,忧虑多疑,易怒等;从生理方面看,感觉忽冷忽热,眩晕头痛,失眠耳鸣,心慌手抖,四肢发麻,神疲乏力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精神因素是“更年期综合症”的重要发病条件。此外,“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病前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北京医学院曾统计 41 例患者,有 44% 的人性格特点为心胸狭窄,敏感拘谨,沉默寡言,爱生闷气等。因此,要避免或减少更年期的不适症状,注意自身的心理调节节,十分重要。
女性日常保健法:《1》少熬夜,每天达到8小时睡眠要求,形成自己的正常生活规律。并且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有利于消化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睡眠很重要。
                《2》锻炼身体,均衡饮食,不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3》时刻保持心情愉快,开朗,乐观,不生闷气。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妇科病。
                《5》放弃使用抗生素,当咳嗽、发烧、头痛,就吃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可能抑制部分有益菌群,霉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因此,使用抗生素要慎之又慎。
                《6》年轻的时候,身体不适时,不要紧张,要及时找医生,不要有年轻不在乎、扛过去就行的心理,时间长了,小病会发展成大病。
                 《7》夫妻感情好,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8》加强保健养生,30岁以后要注意保养,经常食用中药保健品,提高身体素质。

    如果你想咨询妇科方面的疾病,可以留言,我们会抽时间回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