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决战大学生就业》(4)

(2008-12-25 11:15:51)
标签:

大学生就业

杂谈

分类: 大学生发展与求职

本书作者:麦可思 (MyCOS)-“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课题组

主审:王伯庆博士,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择业五步法(三)

2.2  看清职业

    从这一节开始,将以表格的方式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数据,为你展示与择业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我们会从就业率、就业流向、薪资、求职成本等方面,对专业、职业、行业、企业类型以及就业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与优劣,而你面临的择业难题会在这些分析和比较中逐渐明辨方向、迎刃而解。

    为了便于读者更正确和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对本章的表格做一个统一的说明,你可以先略过这些说明,在阅读表格的时候再参考。

(1) 所有数据来源于麦可思(MyCOS)-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是根据麦可思最新对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所得数据,反映的是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

(2) 就业率。按照劳动经济学原理,就业率的计算基数不包括毕业后在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人员。

(3) 数据时间选取“毕业半年后”,是因为此时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寻找工作,且毕业初期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开始降低工作期望值,另外,毕业半年后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趋于稳定,综合这些因素,毕业半年后的数据更能反映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 有关薪资的数据,我们以月为时间单位,给出:

① 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 反映真实薪资情况。

② 毕业前的月薪期望值底限—— 应届大学毕业生能够接受的最低薪资,也就是薪资底线,薪资底线越高,越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③ 雇主愿意提供的起薪上限(平均值)—— 指的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所收到的所有工作邀请中薪资最高的,常常毕业生在选择工作会考虑非薪资因素,所以薪资最高的工作不一定是毕业生接受的工作。它代表着雇主对毕业生的最高的货币认同。

(5) 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麦可思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分为35项基本工作能力,在调查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时,我们请他/她们评估各项能力在自己工作中的重要性、工作要求的水平和自己离校时掌握的水平。经过加权计算出离校时掌握的35项能力的总体水平。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企业一般要求40%以上(麦可思“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毕业生掌握的水平多在30%~60%之间。

(6) 工作能力满意度。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与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差别就是工作能力满意度。最高为100%满意,90%以上为良好满足,85%以上(包括85%)表示能力基本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75%~85%表示能力不太满足工作需要,而75%以下则表示能力不满足工作需要。工作能力满意度反映的是自身能力与初级职业工作要求能力的差距。举例来说,某个“211工程”高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一家投资银行从事财务分析,由于该公司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速度快,所以该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能力不太满足工作;而某个其他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一家超市做会计,工作要求的技术含量不高,该学生掌握的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工作需要。

(7) 有关求职成本的指标。

① 平均求职成本(元)。应届大学毕业生为求职而付出的专项资金,包括服装、准备简历、面试花费等。

② 平均求职份数。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申请的不同就业单位或职位的总数。

它们可以认为分别呈现了求职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本节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5张表格,分别如下。

(1) 表2-2-1为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与否之各项就业指标比较;

(2) 表2-2-2为本科主要专业的职业流向(附毕业半年后薪资);

(3) 表2-2-3为中国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薪资最高的50个职业;

(4) 表2-2-4为中国本科应届大学生10个最高薪职业及从事该职业比例最高的5个专业;

(5) 表2-2-5为中国本科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50个热门职业。

2.2.1  走出专业,就应该走入对口的职业吗?

    向东是某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专职培训师,从上海某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8年间,他做过药剂销售、培训课程销售、500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培训经理、专职培训师。

    向东曾经参加过庄臣公司的面试,应聘试剂销售的职位,“笔试我考了第一,可是面试官说,因为没有相关经验,不能录用我。”后来,他去应聘另一家外企的试剂销售职位。为了说服经理,他签下军令状,“如果三个月内,销售业绩排在后三名,就自动淘汰。”结果到了第三个月,他的业绩是倒数第二位。“经理来找我谈话了。我说,既然你已经给我三个月时间了,那你再给我一个月,如果下个月我的业绩不能排到前三位,我立即走人。”当然,经理给了他一个月时间。“我心里是有底的。在前面三个月,我跑遍了所有医院,别人一天拜访5家,我一天最多时跑了15家,我相信肯定会有回报。只是因为我卖的产品很贵,结果反应时间就长一点。果然,到第四个月时,同时有5家医院主动找我了。这个月我一下做成了7万多销售额。”那个月,他的业绩一下排到了前两位,经理自然就认可了。

     考虑到30岁成为培训师的职业目标,2000年底,向东辞去了销售工作,打定主意向人力资源方面进军。“前面15家面试我的公司都没有要我,因为觉得我缺乏行业背景,但是从第16家开始,后面5家,我都拿到了Offer。前面15家面试过后,我基本就知道了这个职位需要什么能力,我是否具有。到第16家面试时,我已经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向东透露,他每面试过三四家企业之后,就会更新一下自己的简历,突出企业所关注的一些能力。最后,在5个Offer中,他选择了马士基物流公司华北区人力资源经理。

    向东认为,应聘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和所有求职过程都是一样的。首先要想清楚:你想要得到的东西能否从这个公司里得到?公司需要你具备什么能力?你是否具有让公司得益的能力?而所有的动力就来自于你对你的职业是否具有“Passion”。一个对目标非常执着的人,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他。

    看过这样的例子,你是否开始不那么执着于“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与大学所学专业无关,只要有从零学起的热情,也一样可以开创令人羡慕的事业。那么,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大学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相关或无关的工作,他们的专业特点如何?并且在两种情况下,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求职和就业状况是否有较大差距呢?

    针对大家所关心的这些问题,我们用麦可思的最新调查数据来解答(见表2-2-1)。

 

表2-2-1  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与否之各项就业指标比较-节选部分

专业名称(大类)

该专业毕业半年的平均就业率/%

该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元

工作与专业相关率/%

工作与专业相关与否的毕业半年后的月薪比较/元

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满意度/%

平均求职成本

/元

平均求职份数

毕业前

的月薪

期待值

底线

/元

雇主愿意提供的起薪上限

/元

经济

91

2 805

66

相关

2 941

51

90

1 385

20

1 737

3 185

无关

2 555

50

90

1 329

20

1 609

2 884

法学

87

2 314

50

相关

2 284

54

90

1 557

14

1 556

2 616

无关

2 333

51

90

1 370

21

1 589

2 670

教育

87

1 868

63

相关

1 806

54

92

1 356

11

1 413

2 155

无关

1 973

51

90

1 430

16

1 406

2 244

文学

89

2 427

74

相关

2 444

51

90

1 216

16

1 637

2 733

无关

2 360

50

90

1 277

17

1 582

2 718

理学

89

2 320

63

相关

2 306

53

91

1 161

15

1 658

2 566

无关

2 345

50

89

1 189

19

1 618

2 626

工学

93

2 601

76

相关

2 626

52

90

895

14

1 806

2 880

无关

2 514

50

89

999

18

1 703

2 756

医学

89

1 948

89

相关

1 933

53

90

1 491

12

1 488

2 128

无关

2 074

50

89

1 166

13

1 502

2 352

管理

92

2 529

69

相关

2 570

51

91

1 143

19

1 643

2 770

无关

2 424

50

90

1 241

20

1 589

2 687

       数据来源: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 com.cn)。

    从上表中看到,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毕业生们在求职时花费通常会稍高,毕竟他们面对自己相对不熟悉的工作,需要进行更充分的准备和更积极的求职;另外,虽然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比那些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同专业毕业生较高一些,但是,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表现都毫不逊色,两组人群取得的报酬和工作能力满意度不相上下,甚至像教育、历史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获得的薪资回报更为丰厚。

    从专业特点和就业环境上看,我们似乎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规律:

    专业与工作相关度较高的专业如医学、工学等学科,一方面专业性较强,毕业生掌握了更多的专业技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更具优势,同时较高的专业门槛也导致了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想要涉足这些领域的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这些专业就业环境较好,提供了较多的专业岗位,该专业的就业相对得到满足。

    反之,那些与工作相关度不高的专业如哲学、法学等,一方面在对该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相对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虽然没有过强的专业性,但毕业生综合能力可能更强,更容易适应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这些专业的就业环境不够理想,或者是就业面过窄(如哲学),或者是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太严重(如法学),迫使更多毕业生不得不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因此,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毕业前攻读怎样的专业,都有前辈们提供了选择不相关工作的先例。所以尽量抛开“专业不对口”的顾虑,争取你心中真正理想的工作吧!当然,你可能需要与比你更具专业背景优势的人竞争,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但是相信汗水灌溉的梦想总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同样,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不仅在求职时可能具有较大优势,并且在工作伊始也许会更得心应手,如果恰又是你喜欢的工作,简直是如鱼得水。

    总之,你需要真正了解自己之后做出属于你的选择,没有所谓的更好也没有所谓的潮流。请坚持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