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努力要被理解才行

(2008-12-25 15:37:21)
标签:

杂谈

分类: 三言两语
     与一些高教主管部门接触后,感受到他们在努力解决教育问题。因为进步没有期待那么快,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明显好转,老百姓才不满意。老百姓不管你课程怎么设置、教学方式怎么改革,他们只看一点,我花了那么钱送孩子进来毕业时就得找到工作!的确,你不能要求消费者了解你怎么使劲在改革工艺流程和产品设计,他们只想知道你东西好用吗。所以,教育管理部门还得回到就业这个结果上来。而且不要自己包办一切,弄得大家不了解、不相信教育部门和高校说的话。举例说,教育每年都在报初次就业率,可是各研究机构不相信,老百姓也有怀疑,主要原因是大学基层统计上来的,因为就业率是一个考核高校、高校考核基层的指标,让考核者自己报表现怎样,能防止作弊冲动吗?美国是由民间咨询公司来评估高校,这样做出来有公信力,叫第三方公正性。现在中国的教育部门自己也做评估,同时要发挥非政府研究机构的专业水平和公信力,才能说服大学的消费者。譬如就业率吧,教育部公布的截止当年九月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是72%,大家都说偏高。根据麦可思公司的大样本调查,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就业率只有55.8%,而在半年后到达87.5%;这些数据被学术届普遍承认与引用。差别在于你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样本多大,什么时候调查的,就业率的定义。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把读研也算是就业,所以应该称为非失业率。就业率这个词在劳动经济学上有严格定义的,不是可以随便定义。你做得不够专业,专家就不承认。中国的上下沟通渠道不畅、政民沟通渠道不畅,要大力发展民间智库,政府和高校管理人员才能听到许多体制内被过滤掉的建议。网络其实不应该是一个主要依靠的民意渠道,因为沉默的大多数不太会通过网络来表达,由于隐身网络表达也趋于情绪化、极端化,常常会误导执政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