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跟踪并预测学生表现,并及时给出反馈和建议,向来是困扰高校教学的一个难题。如今这个难题被破解了。普渡大学开发的一个系统程序,可以通过给课程“亮灯”预测学生的学业表现。
逃课让课程质量大打折扣
“不要被那些‘不逃课等于没上大学’的谬论蛊惑,不要被极个别‘中途辍学而成功’的案例误导,那样的发展轨迹,成功的概率低到什么程度呢?低得被称之为奇迹!”在2013
年9 月份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南方医科大学校长余艳红作如此致辞,并寄语3000
多名新生不要迟到,不要逃课。麦可思曾对全国部分高校的2012 级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调查,显示结果2012 级本科新生中有33%
的新生发生过逃课或缺课行为,而高职高专新生这个比例为22%。调查还显示,2012 级大学新生每周用在个人娱乐的时间为12
小时,其中有4.5% 的本科新生和6.2% 的高职高专新生每周花26 ~ 30
小时在娱乐上。中国高校学生旷课情况之严重令很多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
长久以来,“严进宽出”是中国高校目前的现状,学生考进好大学并不容易,但进入大学后只要没出什么大乱子,都能轻松毕业,这让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不重视,甚至得过且过。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让他们真正学到知识,是责无旁贷之事。然而,几百人的课堂上,他们很难看出来到底有哪些学生心不在焉,哪些学生在认真听讲。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最终也需要通过考试成绩来呈现。因而对他们来说,拥有一双能够随时识别学生当前学习状态的“火眼金睛”,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或许已经找到了解决之道。自2007
年以来,学校正在尝试通过一种数据算法,来识别哪些学生需要帮助,哪些学生正面临退学的风险。该系统程序官方名称叫“课程讯号”(Course
Signals)。假如这套系统得到普及的话,将有可能改变大学的运作方式。
到目前为止,Course Signals 的使用效果不错。普渡大学2013 年9 月中旬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与从未使用Course
Signals 的学生相较,至少注册一门使用Course Signals 系统课程的学生学业表现确实更出色,毕业率更高。至少选2
门以上Course Signals
系统课程的学生毕业的比例要比那些没有使用这套系统的学生高出24.79%。在保有率(Retention
Rates)方面,使用该系统的学生也明显高出很多。

怎样给课程“亮灯”?
到底Course
Signals 是个什么样的系统程序,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呢? Course Signals 其实是一套数
据分析系统,帮助学生们追踪上课的进度与课堂作业。它利用诸如电子学习系统(Blackboard Learn)等课程管理系统,撷取20
项资讯点,如“学生是否完成线上阅读”“是否看完线上授课影片”“花了多少时间在课堂互动”等,然后与测验或作业成绩作比较,最后按照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亮起红灯、黄灯、绿灯三组“讯号”,让学生了解他们每门课的表现。绿灯表示学生们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的学习状态,他们就很可能达成目标;黄灯表示该学生在某门课程中存在潜在危险,需要作出改变了;红灯则表示该学生处于“危险”区域,必须立即作出调整或者改变。
一旦学生被分配到某一组,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并通过Email
发送一条带有学生和讲师姓名的信息(还会引用一些特定的文字让这个邮件看起来不会太呆板)。这条信息不仅包括系统对该学生课程结果的预测,还会给出一些建议,以便学生能够继续保持状态或作出相应的改进。
通过这套系统,教授们登录后便可以清楚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如阅读了多少材料,花了多长时间完成作业等,再根据红黄绿灯的亮灯结果,决定采取何种措施,是及时进行干预还是鼓励其继续保持当前状态。教授会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将反馈信息发到学生的邮箱里,比如会建议那些显示黄灯的同学参加一些夜间辅导课程,提醒那些显示红灯的同学要跟老师见面约谈等。
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反馈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收到来自教授的电子邮件时,他们能感受到教授对他们的关怀及指导,因此备受鼓舞。有些学生便会到教授办公室拜访教授,教授会面对面地为学生进行指点,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哪些观念是不正确的,进一步加强教与学的成效。这其实涉及心理学中的“霍索恩效应”
(HawthorneEffect)。所谓的“霍索恩效应”是指人们如果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或监测,行为表现就会有所增强。引申到学习领域,如果学生能够收到更多关于他们当前状态的反馈,他们自然就会注重自身的学业表现,分数就会更高。
更特别的是,因为受到Course Signals 的影响,学生上其他课的一些学习习惯也会发生改变。具体说来,就是他们在Course
Signals 系统课程上学习到的读书习惯及技巧,也会延伸应用在其他非Course Signals
系统课程上。毕竟该程序也只是提出警告和建议,最终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学生自己达成。
教授、学生的评价
然而,使用Course Signals 系统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学生对于个人学习情形被研究分析,他们怎么看?
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学生喜欢这个系统。很多学生表示Course Signals
对他们助益很大,特别是跟上课程进度这方面。普渡大学学生认为他们身处于一个开放的世代,所以并不介意他们所有学习过程的信息被人查看。该校教育科技专家马特·皮斯特里(Matt
Pistilli)称:“很多学生告诉我们,他们想在每门课里都设有Course
Signals。他们渴望得到反馈,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评价,并在更广的视角上给予指导。这就是区别。如果询问一个没用Course
Signals 的学生,他在课上怎么样,他一般都会回答在上次考试中得了A 或是B,很少深入。Course Signals
则是去量化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现在的状态。这可以帮助他们变得更好。”
相较之下,教授们反而是需要说服的人。对于他们而言,使用Course Signals
意味着增加了工作量。因为使用该系统程序就跟使用线上通讯、线上计分系统等一样,需要他们去主导维持,而且他们也认为能够来到大学就读的学生,理应主动去学习,而不是依靠系统程序的监督。
尽管教授们对此颇有微词,但普渡大学还是坚持推动Course Signals
的建设。校方认为该系统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据反馈也会帮助授课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借助这套系统,教授们可以注意到学生课后的表现,甚至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一位教授在Course
Signals
中进行一次调查,而系统反馈有80%的学生都被亮红灯,这就表示学生没有学懂,此时授课教师就有一次机会,返回去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他们会与学生进行沟通看学生哪部分没有搞懂,征询学生的意见,并作出改进。
截至2013
年秋季,总共有24000 名学生参与这个项目,超过145 名普渡大学的教授或老师在他们的课程中使用这套系统,Course
Signals 覆盖了超过100 门课程,计划2014 年春季推广更多。
对于普渡大学而言,Course Signals
系统的运用仅仅只是个开始,未来他们也期望研发出更多的类似数据分析程序,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毕竟用数据的方法来改进教学,这也是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参考文献:
[1]Winston,C. "Purdue U. Software
Prompts Students to Study—and Graduate".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6 Sept.2013:Web.
[2]"Purdue’s Non-Answer on Course Signals". Web.6 Nov.2013.
[3]Matthew D. Pistilli, Kimberly Arnold, and Matt Bethune."
Signals: Using Academic Analytics to Promote Student Success".
Educause Review .18 Jul.2012:Web.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