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三:原本是被动去了的,但车刚进彭庄,两位村里的老人热情地指挥着我把车停到指定位置时,最初的被动情绪瞬间消散,下车往活动主场地走,路上来来往往一脸兴奋的人们,彻底感染了我。
“孝善”文化节,在一个村子里,还有什么活动比开展“孝善”活动更有意义?
我觉得没有。
进入村委会外的一大片空地,震天的音乐轰隆隆地激荡着耳膜和心脏,来往穿梭的人流,让我的相机也在大雾弥漫的清冷早晨很快进入了状态。
盘起村里才能见到的大炉灶,支起大锅,热腾腾的水升腾起暖人的蒸气,这有点儿农村结婚待客的味道。
图四:男人少,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妇女们就成了主角,穿上红马甲,马甲后背上有金黄的“彭庄义工”字样,把义工二字带到村里,这个是让我很意外的。
忙碌的间隙,偶然听到彭中杰说这些女义工们已经为村里的这个孝善文化节义务劳动了好几天,突然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让村里的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站在一起,不讲价钱义务付出,这在一个村子来说,是不简单的。很不简单。彭庄村,也不过是豫东平原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子而已。
看来,农村的事,有些时候也不能凭直觉说这事儿肯定弄不成,你敢做敢尝试,有些认定的不行的事儿也不见得就那么悲观。彭中杰能把这项活动组织起来,就显出他的不一般了。
图五:村里组织活动,钱自然是第一位的,彭中杰捐资一万,村里一个开饭店的捐五千,所有村干部和新成立的孝善组织成员都捐钱。
这是彭庄村的首届孝善文化节,日期定在冬至,主要活动是儿女给老人洗脚、端饺子共进午餐、歌舞戏曲表演。我没想到他们会成立了一个组织,并且筹备了活动经费,看来有了这第一次,来年还要有第二次乃至以后的无数次。
这项活动,算是自选动作,是许多上级检查都算不到评分体系里的,但我觉得这项活动却是上级许多所谓督查、考核内容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
善莫大焉。

图六:不是简单地评选几个孝星发几百块钱给个证书送台洗衣机什么的,而是热热闹闹地吃饭、洗脚、欢聚。氛围,就这么来了。我的最直接的评价:孝顺的人得到了来自他人和自己内心的认可、安慰,不孝顺的人即便依然不孝顺,但这么大的场面,他们总是不能太硬气地抬头看人、说话。
所谓主旋律,就得让绝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善显露出来,让少数人内心深处的恶感到局促、不安。
一碗饺子、一盆洗脚水、一个舞台,其实就是善与恶的一场此消彼长的较量。
图七:很意外的是,彭中杰还联络了鄢陵的几家公益组织参加活动。
这里头最扎眼的,是鄢陵阳光公益志愿者服务队。
很巧,拍图片的前几天,在鄢陵怡康苑,看到了鄢陵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花都义工联合会党支部的牌子,也看到了鄢陵阳光公益志愿者志愿者服务队党支部的牌子,这两家公益组织与鄢陵县慈善总会联合,有了固定的办公场地和联络点,组织得到了不断健全。
政府与民间组织很友好地牵手,自然是双赢的。
图八:人多,打了招呼,也作了介绍,没记住名字,左边的美女应该是阳光公益的负责人,左边的应该是鄢陵民生医院公益活动的组织者的。
走的是一条路,自然她们很熟。
图九:鄢陵义工队伍似乎是花都义工发端,且最具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拍过他们的几次活动,都是年轻人,这次很意外地在鄢陵阳光公益志愿者的队伍里发现了好几位白发大妈,老人也参与到原本只有年轻人热衷的活动里,意义就更有不同。
图十:人群里,还有一支队伍来自东望集团,统一着迷彩装,带着毛主席像章。
图十一:小姑娘,志愿者是奉献的,大冷天的才显出风格——赶紧去包饺子啊!
图十二:小小的鄢陵,因为你们的出现,这个阴冷的冬日,就多出了许多的暖意。
小小的鄢陵,因为你们的出现,就升腾出了一丝丝的光芒和希望。
图十三:这个飘雪的冬夜,冷气依然袭人入骨,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