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张梅贞,大师的欣慰与遗憾(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庞庄村)

(2020-01-08 21:15:11)
标签:

豫东平原农村街道图片

戏曲大师名家徒弟传人

豫剧戏曲唱腔西厢记

秋天冬天夜色风景票友

黑头六大名旦演员生活

分类: 戏曲
图片乡村:张梅贞,大师的欣慰与遗憾(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庞庄村)
   图一:在扶沟县柴岗乡庞庄村,遇见了张梅贞。
      想见张梅贞的想法由来已久。
      但觉得不会有机会。
      没想到突然就这么见了。
      我说:
      问您俩问题。
      这俩问题藏在心里一年多了。
      张梅贞笑了。
      坐下,就开始说话。
      我说,喜欢“离人怕听一声去”。我说,这七个字写得太美,唱腔设计太美,打动了我。从不曾人前开口的我竟然有尝试着要唱出来这句唱的念头,一张口,破嗓子确实唱不出来啥音儿。
      张梅贞接了话,说王实甫,说编剧,交流间王实甫《西厢记》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出乎我的意料——即便是中戏豫剧本科或是研究生班的新生代豫剧演员演《西厢记》,不见得能把原著和背景弄这么清楚吧!我的感觉里,原著应该看都不曾看过。
      我说,你改动了阎老师的唱腔,比阎老师的更流畅、自然。
      她否定我:没有!老师的东西我怎么敢改?!一点也没有。
      我说,你的唱跟阎老师的不一样,你改了。我坚定我的看法。
      她坚持她的看法。
      ——她的唱与阎立品的这段“离人怕听一声去”,这一年至少听了几百遍,真是烂在肚子里了。但她坚定地说她不敢改动,态度的不容置疑,连我都开始怀疑自己这几百遍是不是听错了。
     她突然开口,唱出了“离人怕听一声去”的一段。
     时隔多日,今夜又重听音频资料,只听了头一句,我没说错,改了。
     第一,前奏配器不同,阎立品大师的这段唱前奏是板胡等乐器齐出,而张梅贞老师这段唱的前奏是琵琶、古筝先出,板胡则在转折时幽幽然而出,比阎大师的明显更具哀怨、凄婉、悲凉、伤感意境。崔莺莺眼巴巴望着即将远去的张生,万般滋味,如何用言语来表述得清?她心里清楚,这个与自己已然有了肌肤之亲的让自己爱得痴醉的男子的这一走,前路渺渺,也许就是生离死别,他一走,她的爱也只能寄居在自己的泪眼相望里了。
      第二,虽然起腔完全相同,但音乐前奏做了大的改动。
      第三,唱词有改动。阎立品版:离人怕听一声去,离别情意相思味更加(苦悲)。
                                    张梅贞版:离人怕听一声去,离别情意相思味更加(难息)。
                很明显,难息二字比苦悲二字高级得多。
      只听了头一句,记得后头唱腔也是有变化的,随后再细听对比。
      豫剧六大名旦的传人,能真正称得上传承的,不多。
      陈素真,有一个关灵凤,这个连传人都大师级别了。
      常香玉,弟子虽众,无人能承其衣钵。
      桑振君,有一个苗文华,神一般地把桑的唱腔给附体了,不是形似,而是神是。
      崔兰田,学崔者众,连豫西调都不正宗了,还说什么传承?
      马金凤,大把的传人,无一人得其唱腔的皮毛。倒是有个名票边玉洁,很是近马,几可乱真。
      阎立品,若说大众熟知,莫如《秦雪梅》。得阎真传、唱腔完全承袭下来的,张梅贞为最。
      今天文字的题目是:《张梅贞,大师的欣慰与遗憾》。
      张梅贞,是阎立品的欣慰。
      也是遗憾。
      欣慰者,承袭了衣钵。
      遗憾者,张梅贞之后,再传弟子中,难觅可支撑门户之人。
  
图片乡村:张梅贞,大师的欣慰与遗憾(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庞庄村)
     图二:年龄越长,听戏越来越挑剔。
        还能让自己沉浸其中的唱腔,越来越少。
        寥寥可数的名家里头,有张梅贞,有郭建民。
        我说,最初听李斯忠与王素君的《跪韩铺》,两位大师的作品,觉得是神一般的存在,前无古人,后亦不会有来者。
        作为后来者,郭建民与张梅贞夫妇相同的版本重唱《跪韩铺》,竟然可以与李、王的并肩而立,且并不显逊色。这个就不是简单地用了不得三个字来评价了。
        ——郭建民的黑头开创了豫剧的一片新天地。不是创新,而是开创。
        豫剧黑头能听到的较早的唱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录音,为时在商丘的李斯忠、许昌的王在岭、太康的王文才,这三人,李斯忠为最。但李斯忠之后,再往下的豫剧黑头,完全变了。
         李斯忠的黑头,虎音、炸音自然、流畅,虽是豫东调,唱腔干脆利落少花腔变化,但韵味儿浓郁,且丝毫感觉不到费力。这是先天条件滋养出来的大师,不是仅靠不要命地刻苦钻研训练所能得来的——对了,近些年倒是有个知名度算不上太高的张钰东的唱腔很是不错。
         李之后的豫剧黑头,几乎都是在深憋一口气往外喷字,出来的音虽厚,但糙、干、单、直,全然变了味。
         时下,突然大量地冒出来坤净唱老包和司马茅,一开腔就脸红脖子粗,额头青筋暴露、颈部血管喷张,看了着实吓人。
         我觉得豫剧黑头完了。
         郭建民的《跪韩铺》盒式带突然来了。
         天!
         豫剧黑头竟然可以不是大粗嗓!
         一听,我就痴迷。
         这是豫剧黑头未来的一条无限光芒的道路啊!
         郭建民突然死了。
         我问,郭老师的黑头有没有传人?
         张梅贞说,没有。
         我说,郭老师的黑头唱腔是怎么来的?
         张梅贞说,王基笑的建议。
         豫剧很奇怪,最著名的编剧、导演是河北邯郸人杨兰春。
         豫剧很奇怪,最著名的音乐设计是辽宁丹东人王基笑。
         从郭建民的黑头唱腔来说,王基笑这人的才是跨时代的。
         李斯忠没了。
         郭建民没了。
         豫剧黑头自此应该也就没了。

图片乡村:张梅贞,大师的欣慰与遗憾(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庞庄村)
     图三:在村里的街头,不能畅谈,只得停下话题,拍几张照片以为纪念。
        车前的,是豫剧名票庞笑天。

图片乡村:张梅贞,大师的欣慰与遗憾(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庞庄村)
    图四:总觉得阎立品还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岁月又怎经得起推敲?
       张梅贞已然七十有九。

图片乡村:张梅贞,大师的欣慰与遗憾(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庞庄村)
     图五:临别时,我挥挥手,有几丝难言的不舍。
         “离人怕听一声去”的旋律又在心头回荡。
         张梅贞说,给我和王老师拍个合影。
         下一篇,说豫剧大师王素君。
         (最后,谢谢郑州戏友“小说”给张梅贞老师和我拍的合影。) 
                                             占永 2019年11月10日夜拍图于扶沟县庞庄村2020年1月8日夜文字于鄢陵南坞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