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想家

(2016-01-01 20:40:31)
标签: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只乐镇顺羊南坞村照片

父母亲人家庭孩子老家

游子思念故乡豫东豫中

平原农村农民乡下生活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想家
    图一:为什么要回家,似乎没有谁能把所有的原因都逐一列出。

      家对河南人来说,似乎尤为特殊,恋家之情难以割舍。河南作家是个直观的表现,写《手机》的刘震云,写《羊的门》的李佩甫,得卡夫卡奖的阎连科,这些个河南人,即便是只在十几岁前短暂生活在农村,一辈子都在都市里摸爬滚打,心里的烙印,总是少不了一个村庄。写了一本书又一本书,总是无法跳离一个村庄的藩篱。

      河南人到大都市去当官,豫味儿的普通话是典型的特征。

      河南人外出当农民工,似乎更执着于春运时拼命般的挤火车。

      河南人不管到哪儿,也极少有改变吃捞面条、喝糊肚的饮食习惯。

      等等。

      作为一个有三十七年“省龄”的资深河南人,我也想家。

      我住在南坞村,俺家在四十里外的顺羊村,两个村在一个县,分别在挨着的两个乡镇。

      二十四岁来到南坞村,十三年过去,我早已融入这个村庄,习惯了这里的环境。

      但还是愿意在有空闲的时候回家看看——村里的邻友对我依然热情,但我能感觉到自己似乎是个客人。

      回家的时候,父亲就会忙碌吃饭的事情,很享受在家的那一顿两顿饭。


图片乡村:想家
    图二:俺家的厨房,父亲正在屋里做早饭。


图片乡村:想家
    图三:家门口是个大池塘,池塘对面是一个叔家,祖父弟兄七人,父亲堂兄弟十七人,路一侧近半条街都是俺这个大家庭成员的宅院。

      坑还在,只是水没了,当初的破瓦房都消失了。


图片乡村:想家
    图四:好像是十几年前开始,瓦房越来越少,现存的瓦房数量已经像是三十年前难得看见一栋楼房一样了。现在一建楼,就是二十万靠上,深十几米,房间内弄得比我在县城买的房子还精致许多。

      都是都是打工挣的钱,才让居住条件得以改善,但这次回去也听说,一个弟弟打工时机器轧掉了一根手指,人家赔了两万块钱——就是给二十万也不如有个健全的身体啊!


图片乡村:想家
   图五:村里的主街硬化得早,但几条小街道一直没硬化,村里有个在外地工作的人,很愿意为家乡做点儿事儿,就修了几条小街道的水泥路,听说村子往地里干活儿的两条生产路过了年也要修,一条路六七里,还得花不少钱,村里人都记住了这个为家乡修路的人的名字。

图片乡村:想家
    图六:现在回家可以直接把摩托车开到家,除了家门口的这一点儿土路,四十里全是水泥路柏油路。前些年这条小水泥路没修时,赶上下雨天回家,只能把摩托车停在大街上,或是停放在某个店铺的院子里,步行进家,走时再跑别人家推出摩托车,很不方便。


图片乡村:想家
     图七:房间很多,其实每个院落都是三四个人。


图片乡村:想家
    图八:前边邻居家的豆腐房,邻居磨豆腐,过去这里每天都会有附近的妇女端着脸盆来用热豆腐浆洗衣服。邻居的儿子定居北京,邻居也年迈,就不再有他悠长如唱歌般的吆喝声了:豆喔——腐哦——

      依稀还记得二三十年前他的儿子天没亮就在豆腐房里读英语的情形。

图片乡村:想家
    图五:都快奔四十岁的人了,回家还可以享受孩子般的感觉的——小朋友都起床帮父亲烧地锅煮稀饭了,我和刘老师还懒在床上,一直睡到九点多,看我们起床了,父亲才开始炒菜。

      吃了早饭,已经十点,孩子围着院子拍照片,看到了墙角处的一只鸡,就说想吃鸡。

      父亲又开始忙碌午饭了。

      吃了午饭,天依旧很冷,一家三口包裹得严严实实,启动摩托车,离开家回俺一家三口的家。

      父母送到大门口,看着我们离去。

      想回头看他们一眼,戴着头盔,我努力扭着头,还是没能看见父母的身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