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那天下小雨,赤脚蹚水过沙河,从西华县逍遥镇进入商水县界。
逍遥镇人气很旺,只是镇区环境不敢恭维,创建部门看来缺乏动力。
到逍遥已过午时,没有喝上胡辣汤,就把此次豫东行的重点放在了寿圣寺塔。
寿圣寺塔是目前周口市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对一千余万周口人来说,这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了。
塔原本是个舶来品,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有的审美观,于是塔也有了它独特的时代痕迹。我的感觉里,宋塔棱角更突出,建造也显简约。对比见过的塔,明塔则多几分丰腴、秀美,整体显得圆润。如果说明塔像是个美人的话,宋塔则似一个愣头小伙。
商水寿圣寺塔上有“明道二年”等字样,由此推算此塔自然就列入宋塔之列了。

图二:背随行的老婆大人过河,光脚踩在河堤咯得受不了,就借了也要过河的这位老人的拖鞋。老人很热情,把鞋借给我,还把河边等待的俺家的孩子给背到了对岸。
上了河堤,我们一家三口去看塔,老人沿着泥泞的街道回家去了。

图三:进村看到四位老太太坐在小卖部的棚下愉快地闲聊,看着我们一家三口挽着裤腿从河堤上下来,很是奇怪。我跟他们打招呼,白发的老人笑着问我,我说俺是鄢陵的,来看塔。
这里是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郝岗乡常社店村。

图四:塔无声,沉默千年,一直存在着。风起云涌它见过,兵荒马乱它经过,沧海桑田变迁中,它不喜,也不悲,只是默默。

图五:进门迎面是一个孔子塑像,这倒是少见。问了问寺里值班的老人,她说是前些年才有的。

图六:1978年12月31日商水县革命委员会立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牌。那时的寿圣寺塔被直接定名为宋塔。已快四十年历史了,看着独属那个时代的称谓,觉得这东西也已算是寿圣寺院内的一景了。
字迹保存完好,真不错。

图七:寺内的碑文保存还算完好,字迹清晰,可以从中探问一番圣寿寺、塔的渊源。
“圣寿寺原建于公元五十四年,占地五百余亩,古式佛殿五间,佛殿僧人多时可达千人以上。经历代战争被破坏,重修于1958年。至今未修。宋塔始建于公元一零三三年,元朝被破坏,明嘉靖二十……公元一五四九年复建为六角九级仿楼阁式砖塔,通高四十一米,各层均有□椅柱(应为倚柱)及斗拱。顶部置铁质宝顶,上铸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内设有塔心室,室内砌有盘旋式塔道可直上九层。第三级室内□□佛像三尊佛东有佛一心三字佛(不知道怎么填标点了),西有供养二字,为省级重点保(再往下应该是‘护单位’)。”
说明得还算清晰,最起码可以知道几点:
一、寺庙问题。
(一)寺庙始建于公元五十四年,也就是说,这寺庙2054年就整整2000岁了。
(二)寺庙曾经规模宏大,占地五百余亩,僧人千人以上。
(三)寺庙重建于1958年。
二、塔的问题
(一)始建于公元一零三三年,再有十九年就是建塔一千年纪念了。
(二)不知何故,宋塔在元朝被破坏,明代重修。
记载的资料还是太少了,看到这塔的介绍,就想起了鄢陵的乾明寺塔,乾明寺塔的始建、重建及重建的过程都有资料可查,甚至还有一些细节介绍。

图八:这赑屃身上刻上公元五十八年,想是要向来客说明寺院的源远流长。只是很好奇,这“公元五十八年”是以何而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