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时隔九年后,又来逍遥。
到古镇逍遥是2014年9月13日,一个周末的午后,没有喝胡辣汤,在十字街一处回民的烧鸡店里喝了烩面,点了荤素两个小盘,加上几个烙馍,就饱饱地开始了“逍遥游”。
逍遥已然没啥可游的了。
老建筑没有,值得一看的景点没有,地域特色中可看的东西没有。
胡辣汤的辐射能力太强,加之一个极度优美的名字,让很多人心向往之。
站在游玩的角度说,逍遥有名无实。
但还是有太多的人年复年地一趟趟地来,这是逍遥独有的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图二:到逍遥之前有过卫星地图的线路查看,有过几个必去的地方的规划。
逍遥镇政府是必去的一个地方。
乡镇街道上多无公厕,镇政府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用机关院里的厕所比较方便。
再则,一个没啥可看的地方的著名古镇,镇政府作为重要的行政机关,也可算作一处景点的。
拍几张照片,算作是到逍遥的纪念。

图三:周末了,逍遥镇政府机关办公楼内安静异常,这样也好,方便我闲逛拍图。
同俺这儿一样,党政办的同志坚守岗位十分负责,办公室的门开着,里头有人在值班,其它站所的人员都可以休息。

图四:没想到在一楼最东侧看到了“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办公地,也是政府重视地方文化的直接体现,胡辣汤作为饮食中原本很不起眼的民间小吃,能有今日的盛况,不能否认的是,已经渗透了太多的文化因素。没看到过系统介绍胡辣汤文化的书籍、文章,这是缺憾。
应该在发展胡辣汤经济的同时,把胡辣汤文化深入挖掘一番。
组织人员把关于的逍遥胡辣汤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民间故事、重要事件、核心人物等等内容作系统整理,印制成书。这是大事儿。
申报个中国胡辣汤文化之乡之类的招牌很有必要,为啥不动哩?

图五:逍遥镇东区办公室。
逍遥镇的镇区比一般乡镇大一些,到逍遥是从东北向进入,看到逍遥向东通往西华县城的省道两侧的孔庄、长村、严庄都在大路两侧新建了不少的楼房,似乎也有新型农村社区的项目。看来逍遥有把东部几个村庄并入镇区的大手笔规划。

图六:逍遥镇政府办公楼后边东侧有一栋四层的楼房,猜想着是这里距离西华县城较远,加之经济繁荣,就有一些机关干部职工长期定居于此,镇政府就建了这样的安置房。挺好,能让基层的同志能安心工作。

图七:逍遥镇司法所或是法庭的办公楼。

图八:站在逍遥镇政府办公楼二楼俯瞰镇政府楼前广场。
广场稍显局促,要是把环形的绿化带去掉或是把绿化带内全部绿化效果应该好一些。

图九:整天给别人拍照片,今天借着人家的镜子来张自拍。
透过厕所看机关,镜子、洗手台面都擦了,这个机关的卫生就差不到那儿去。
——由人及己,晚上十点了,得赶紧给准备打扫厕所卫生的门卫老彭交代一下,把洗手间的镜子、洗手台都打扫干净。

图十:逍遥镇现任党委书记叫王金辉,没想到同时兼任人大主席。县里可以安排不兼任的,多给下边的同志一个正科的指标。

图十一:逍遥镇现任镇长叫刘卫红。
前几天给朋友闲聊还说,基层的人员提拔难,要是乡镇长级别的可以与中央部委和省级的局委调动锻炼就好了。现在好像是隔着防火墙,上边的下来似乎是要为更高一级的跨越作准备,下边的想上去却很难。

图十二:逍遥镇位于西华县境西南部,地处五县三市交界,沙颍河傍镇而过,总面积53平方公里,53745亩耕地,辖2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总人口
5.1万,主系汉族,其中回族3500人,是西华县主要的回民聚居地。逍遥镇为中州名镇,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名“小陶”,因沙河、颍河傍镇而过,又名“合流镇”,宋末曾设清水县于此。明清之际,此地成为连接沙河上下游的重要商阜,与漯河、周口、界首并称为沙河四大码头。清代,在此做官的王姓知县有感于当地舟楫云集、商业繁荣的景象,曾写诗盛赞,其中有“天时地利遂人愿,任职四载乐逍遥”之句,故以此改名“逍遥”,相沿至今。

图十三:逍遥镇政府西院墙根儿有棵大树,没看清是什么树,不过形状非常好,给这个院落平添了几分韵味。要是在鄢陵,肯定又有不少人打听着想买走了。

图十四:挨着镇政府大门口儿盖个楼,实在有碍观瞻。

图十五:匆匆拍了几张照片,算作今晚的作业贴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