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买了自行车后第一次长途骑行,选择了豫东小城扶沟。
选择扶沟,一是因为那里有相熟的博友、骑友,二是因为对豫东大地的陌生,因为陌生,便有向往。
2013年10月2日早上出发,离南坞村,到鄢陵县南坞乡裴毛张村,上了许昌周口两市交界的大浪沟河堤,至S237省道,过大浪沟桥,东行不远是周口市扶沟县固城乡,过固城乡一段不短的坎坷道路,在扶沟县练寺乡西侧的一个路口北拐,这条柏油路虽不宽,质量很不错,车辆也不多。这段路长,走了很长时间,沿路村庄不多,过了一个叫八一的地方,知道离扶沟城不太远了。
午时赶到了扶沟县城的南环城路,路名有特色,东西大路叫吉鸿昌大道,南北小路叫支亭寺路,支亭寺路的绿化不错,比吉鸿昌大道也整洁。晚一会儿有一位骑友来接,到了博友“梨花暮雨”假期值班的办公室短暂休息,去了附近的一家饭店聚餐,喝了酒,晕晕乎乎游览了大程书院,住进了宾馆休息。睡到夜幕降临,“梨花暮雨”打来电话,又要带我们一家三口吃饭。已经很麻烦人家,怎能再叨扰,也想着一家人自由地闲逛,谢绝了“梨花暮雨”的热情,就上街吃夜市。
第二天早上起床退房,骑上自行车,按照既定路线踏上了归途。
第一站,到扶沟城东南的吉鸿昌广场的吉鸿昌纪念馆瞻仰,返程走扶沟县柴岗乡支亭寺村,参观省保支亭古寺,再一路向南,经扶沟县固城乡回到南坞村。
对扶沟县城的环境是完全陌生的,就沿着大致方向往东南走,过了一个路口有古人雕塑的小广场,往南走,经过扶沟县交警大队和烈士陵园、民政局等单位,看到了鸿昌大道的路牌。
在十字路口东南角的永合早餐楼吃饭,邂逅了几位骑友,全副武装,一看就有专业范儿,服装及设备都有明显的骑友痕迹,不像我们一家三口,属于散兵游勇式的。

图二:胡辣汤、八宝粥、水煎包、油膜,吃饱了。

图三:在路口向一位老人问路,他说继续往前走,一直就到了。
就沿着鸿昌大道往东走,一手扶着自行车把,一手拿着卡片机拍摄路旁的景象。
河南省扶沟县国家税务局。

图四:猎人农庄、多彩扎啤、美食广场,应该是一处夜市。

图五:房地产开发的身影似乎在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无法回避的。

图六:有人说房价要涨,有人说房价要跌。
专家信誓旦旦地解析,百姓提心吊胆地猜测。
中国楼市,难以捉摸。
国民党几百万军队都征服了,一个小小的房地产市场就掌控不了?
我不理解。

图七:扶沟县城的房价听说呀也是三千多,鄢陵县城的都说已经三千五六了。
小老百姓把血汗钱一旦扔到房子上,马上就明白了自己攒下的一小摞钱是那么瘦小无力。
中汇国际城,既然敢挂“国际”的招牌,想必一平米最少也得三千多了。

图八:现在想找多层房子也是困难的了,到处都是高层小高层的雄壮身躯。
既然多了个电梯,房价就自己去想吧!
看报纸上说,中国的电梯没有国标。
我就有点儿害怕电梯房了。
我怕电梯会突然落下来。

图九:造城似乎是时代潮流,走进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你很难马上找到独属这座城市的气质。
统一的一个模板,不断扩充规划蓝图,平地之上盖高楼、修宽路,建大广场,目标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上层水平。
到农村走走,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阵营不动摇。
作为一名身在农村的中共党员,每次看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行字的时候,我常常想:能否让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并肩前行?
如同一对兄弟,妈妈领着往前走,背着个大的,手拉着小的,小的会累的。
不能让孩子累哭了。

图十:吉鸿昌将军是民国时候的名人,原系国民政府的高层人士,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他改变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并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他们这代人也许是无法想象到数十年后中华大地的盛世和平景象的,但他们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我们作为后来者,自当千万珍惜,沿着先辈用血肉铺就的道路,走快,走好。
吉鸿昌纪念馆在晨雾朝阳中被绿树环抱,这个国家正如这场景:黑夜不再,路径分明,雾霾虽有,朝阳初生,未来的路还很长,光明是毋容置疑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