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2013年底,乡党委、政府领导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公开评选十大孝星。
先在已经有过尝试的耿屯村试点。
贴标语、挂横幅、大喇叭广播,征求意见建议。
全村人都知道了,腰鼓队敲锣打鼓,乡、村干部挨家挨户送选票。
原则是:村干部及其亲属不参与竞选、自家人不能选自家人。
全村票据汇集到一处,出来了十名候选人。
大红纸上写上十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简略事迹,村里大街上张贴一周公示。
召开村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村监委会成员、全体在家党员、在家的村民代表参加的推选会,由这些人投票,从十名候选人中推选出一名向乡政府推荐的南坞乡十大孝星候选人。
耿屯村的人员定下了,前后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图二:耿屯村候选人出来了,总结了推选过程中的不足和经验,开始了全乡二十六个行政村四十八个自然村的推选工作。
说着说着就快过年了,二十六名候选人出来了,印制了有二十六个候选人照片的挂历,全乡大面积发放,算是公示,也算是营造氛围和示范带动。
过罢年,乡政府召开班子会,各工作区区长列席,会上宣读各候选人的事迹,之后二十二名与会人员对二十六名候选人投票,现场公布投票结果,依据得票多少,确定十名南坞乡2013年度十大孝星。
最后,乡政府抽出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十名获奖者进行入村的最后调查核实,确认无误后,最终定下名单。历时数月的推选阶段结束,接下来就是表彰。

图三:书记、乡长说,这事儿就是我们乡近期最大的事儿,既然表彰,我们就隆重表彰。
2014年4月2日,鄢陵县第四届桃花节在清流河畔开幕,书记乡长把孝星表彰和桃花节开幕放在了一起。当然,举办这样大型的活动,是要提前很长时间准备细致到一个话筒一根绳的方案的。
桃花盛开,要表彰这些全乡最突出的孝星,这一天,桃花也失了颜色,游客云集会场,堵塞了通道。
人越聚越多,场面几近失控。
南坞乡政府除了办公室留一人值班,全体机关干部职工都到了景区,派出所同样留了一人值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来了十几名交警,一个正在南坞境内野营训练的特警部队也拍了数十名特警到了景区,旅游公司又在桃花节期间聘请了一批保安。
景区内外分工明确,但不断涌来的人流还是压过了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的心理防线。
领导说,暂时封闭景区主入口处,让游客从旁边的小路绕过孝星表彰现场。
场面终于没有失控。

图四:现在办节会,都是按照节俭的原则,但县里的几位领导知道了要表彰这些平时被埋没在乡下的孝星,马上表示,愿意参加这样弘扬主旋律,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彰活动。
搁以前,办节会职务高一些的领导是不参加的。

图五:那天,南坞乡清流河杯2013年度十大孝星颁奖典礼比鄢陵县第四届桃花节更隆重更引人关注。
现场掌声不断,人们发至肺腑地为这些普通小人物不平凡的事迹热烈鼓掌。

图六:最初乡政府的构想是评选出十名孝星特别是好媳妇进行表彰。
但在村民推选过程中,有些村的推荐对象很特殊,比如,田庄村的一位老人,儿子儿媳都意外死亡,他已年过七旬,带着孙子艰难度日,很不容易,却用多年的坚强支撑感动了村民乡邻。
这样的老人家怎么办?
于是,书记乡长又丰富了十大孝星评选的内容:评选全乡孝老爱亲模范。推选出来二十六个孝老爱亲模范,从中评出十大孝星,余下的十六人就定为孝老爱亲模范。

图七:为顺利评选出这么多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乡政府成立了组委会,由始至终总负责,各部门各工作区各村全力配合。准备的过程中,组委会还模仿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模式,撰写了颁奖词。
颁奖仪式开始,县电视台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诵读颁奖词,读了一个人的颁奖词,这个人就走向主席团,只至全部读完,受表彰的对象也全部整整齐齐站在了会场前面。
——搞活动需要经费,这么大的活动能顺利举办,多亏了一位南坞籍的彭德超先生。
彭先生行伍出身,离开部队后创业建厂,听说最初是从事棉短绒行业,积累了一些资金,于是生意越做越大,涉足的行业就涵盖了房地产开发、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借助清流河的生态资源,彭先生成立了许昌市清流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图八:表彰会后,我为几位孝星拍了照片,但我分不清她们都是来自哪个村子,也不知道她们都叫什么名字。就只能这样贴出来她们的图片,以示我的感动。
——特别说明,因为不知道图片中人物姓名,以下人物事迹与照片没有直接关联。

图九:在乡政府班子会最后票选十大孝星的时候,我作为办公室会议记录人员,列席了班子会,也投上了自己的一票。我没有入村了解情况,但听了调查组人员的事迹材料,有几个人印象深刻。
听她们的故事,当时确实动容了,很感人。
但今天也只能是三两句话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几个人。

图十:有一个来自岗苏村的,名字好像是叫陈爱香。
陈爱香娘家也在岗苏村,嫁到了本村,出嫁时婆婆就双目失明,是她数十年一直精心照料瞎眼的婆婆,我在电视台看了关于她的节目,电视里,她失明的婆婆穿着很干净,脸上甚至比一般农村的老太太都明显整洁许多。最先瘫痪的,是陈爱香的公公,照顾瘫痪多年的公公,是陈爱香的功劳。公公去世,娘家的父亲瘫痪,她把老父亲接到家中伺候到临终,父亲去世后,母亲又瘫痪,她又一次全力承担。
这许多年,她伺候了四位瘫痪或双目失明的亲人,其中的不易,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

图十一:再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安头村的一位孝星。
三十多岁,年纪轻轻丈夫突然意外去世。
大点儿的孩子十多岁,最小的孩子才几岁。
一个女人带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死了男人,几亩耕地,不会开拖拉机,繁重的农活是很多男人都心生怯意的,她一个女人家,往前迈半步也是艰难的。过去的农村不比现在,一个寡妇带着几个孩子,有人看不起,还有人欺负。
有人对我说,她作难的时候眼泪都哭干了。
但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个苦命的女人,对待公婆却是格外的孝顺。
听说她家现在依然很贫困,小儿子已经二十三四岁了,还没结婚谈朋友。
终于熬到了孩子成人,但她的命运还没有翻转过来。
她是个强者,虽然来时的路一路坎坷满身伤痕血泪。

图十二:再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孙老庄村的孝星。
这位孝星好像是五十多岁或是六十多岁,伺候九十多岁的婆婆,其他事迹都记不清了,唯一记住的是这么一件事。九十多岁的婆婆便秘,身为儿媳的她不嫌弃,自己动手为婆婆抠出大便,精心伺候婆婆,没有怨言,到现在还在坚持。

图十三:在乡政府工作十一年,总结农村工作,有两个问题我感觉是最让人困惑的。
一是宅基纠纷,二是养老问题。
我曾问过几位在乡政府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儿子媳妇不孝顺的纠纷怎么解决,有没有答案,老同志摇摇头:没有答案。

图十四:我虽然在乡政府工作,但一直都是在机关宣传、办公室等部门工作,没有包过村,对农村的很多问题,接触还是很少的,所以了解不多。但在机关里,我也遇到过几次关于养老的纠纷。

图十五:六七年前的一个夜里,一位老太太突然来了乡政府办公室,天色很晚了,她哭着坐在了办公室的地上。赶紧把瘦弱得走路都有些困难的老太太扶到沙发上,问了她是哪个村子的人,晚上来有什么事。
她一直哭,最后终于开口。
儿子媳妇不管她。
她说,恁要是不管,我就睡在“公社”里——老人们还是习惯把乡政府叫作“公社”。
我喊来了包村干部,他了解了情况,就跟村支部书记联系,村书记关机,他就准备到村里把村干部叫来,晚上先让老太太回家,第二天再调解。
老太太一直哭,包村干部说,别哭了,我现在就到恁庄,先把恁庄的干部叫来。
同事刚要出门,老太太突然艰难地站起,哭得更厉害了,哭着,用力地朝门外的我的同事喊:
“恁可别抓俺孩儿啊……”
“要抓恁就抓俺媳妇儿……”
“俺孩儿不当家儿,都是他媳妇……”
这样的情景,似乎只应该在传奇的故事里才出现。
——心里就有了种说不出的悲凉。

图十六:好在,这几年再没遇到过一次因为养老问题来乡政府反映哭诉的。
知道了这些人的事迹,有时回想,其实我们这些平时衣着光鲜似乎有文化有涵养的公职人员、城里人,很多时候在孝顺老人方面做得是很不够的。
这次南坞乡十大孝星的评选,在全乡四十八个村子应该是有较大的影响力的,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孝星反省自己做得不到的地方,让全乡涌现出更多感动周围人的孝星。甚至,希望在这一方土地上,在没有老人晚年的凄凉、孤独。
我想,我也会反思,告诉自己,懂得珍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