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今日周日,我在办公室值班,周末的时候,可以坐在值班室上网,心情也放松许多。
2000年在广东打工时,有人送了一盒粤剧磁带,就喜欢上了这个南方软软而抒情的地方戏。
网上查看,广东没有戏曲广播,倒是在香港的网页上找到了一个叫作“DBC7戏曲台”的广播节目,香港人说粤语,自然戏曲就听粤剧。把电台定在这个“DBC7戏曲台”,开始今天的博文。
“颍河水边”是周口市沈丘县周营乡某村人。
同绝大多数农村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夫妻二人别父母离子女去了遥远的广东省深圳市打工。
这对农民工夫妻在网上看到了我的博客,他们应该是喜欢的。
去年,“颍河水边”把他们过年回家时团聚的照片通过邮箱发给了我,我用了他们的照片贴在博客里,让更多的网友看到了一种别样的乡野生活。
前些时候,他又把今年春节从深圳回老家拍的照片发给了我,今天要说的是他们新买的房子。

图二:沈丘在豫东与安徽交界处,我所在的鄢陵县虽属许昌辖区,但东部乡镇村庄多有豫东文化印迹,比如方言就与周口近似之处。在南坞村居住十一年,我的说话也越来越有豫东的味道,孩子生在南坞村,回家的时候,乡邻听到孩子说话就会笑着说孩子“说的都是东乡话”。
在心理上,就有豫东有了许多的亲近感。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豫东人。

图三:“颍河水边”的出现,让我第一次看到真实的豫东农村田园风景,他们一家人过年时游玩、给孩子洗澡、到镇上赶会购买年货的场景历历在目,恬静的农家小院,淳朴的笑容,那里的一起都是那么温馨。
“颍河水边”的女儿。

图四: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挺好的,要是全面放开二胎就好了。

图五:“颍河水边”的家在周口市沈丘县周营乡的某个村子里,去年,他们夫妻在周颖乡政府所在地购买了一套房子,小产权,简单装修后,过年回家时全家就搬到了新居里。

图六:对沈丘的了解,源自于一位来自沈丘县莲池乡的博友。这位博友一次因公到鄢陵扶沟交界处,就来了南坞村做客,送我了几本书,一本好像是清代的《沈丘县志》,一本是关于沈丘地名故事的,也就是通过这两本书,对沈丘人文历史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
“颍河水边”的父母还保持着传统的习俗,过年时要摆上烛台香炉和供祀,应该是祭奠祖先,或是为敬神。即便是搬到了完全是现代气息的新房里,也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信仰带过来。

图七:过年时炸的丸子,另一个红袋子里不知道是啥,不过肯定是好吃的东西。

图八:厨房是完全找不到农村的点滴感觉了。

图九:客厅里妈妈正给女儿扎头发,也只有过年的几天,这俩孩子才能暂时脱离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份。
虽然能比在家种地多挣一些钱,可是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时只能选择远远地分隔,这也是这个时代家庭教育的最大悲哀。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讨论了许多年,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却始终是零进度,国家应该考虑考虑了。

图十:全国两会前几天刚结束。
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非常积极地提建议意见共商国是。
我很奇怪,似乎两会上最关注的是什么所谓的“雾霾”“堵车”“迁都”“房价”“涨工资”“腐败”“明星委员”之类的事情。
这几个事情,哪个比留守儿童还重要?
你要说留守儿童问题不重要,好——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从一岁到十八岁的儿女和孙子孙女全部都弄到俺村的小学上学,让这些代表委员们在城市里解决国家的大事情,让他们的孩子从小都留守在乡下变成农村人。
基本上都是一群远离农村的城市人在人民大会堂里激动地说些城市里是是非非。

图十一:也许是在农村待得太久了,我觉得中国还是个农民的中国。
看电视上,新疆、西藏、贵州、广西、四川乃至俺河南的一些山区还是很落后的,甚至有的人还需要解决温饱问题。
说什么雾霾,雾霾比吃饱饭还重要?
说什么房价,房价比不挨冻还重要?
城市已经够好看了。
城市人已经够牛了。
农村可以考虑考虑了。
农村人可以往上抬抬了。

图十二:今年两会上河南大学的校长说话了。
我不记得这位校长的名字,但我觉得他是个好人。
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河南有近一亿人,河南较大的地市人口就比有的省人口还多。
国家在分配教育资金时,按省均分,这是不公平的。
河南近一亿人,一些省只有几百万,重点大学招生时,一个省分差不多的名额,结果是什么……

图十三:同理,全国两会上,盖房子的说房地产的事儿,唱歌的说唱歌的事儿,做鞋子的说卖鞋的事儿,当兵的说打仗的事儿,貌似很热闹。
但这群人里有几个是正儿八经种地的?
代表委员既然是代表的全体人民和社会各阶层,就应该按照各领域的人口数来确定代表委员的基本人数。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农民代表委员数量上不去,农村问题怎么得到重视?得不到重视,怎么能做好农村工作?
三农是大事,光说不中,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让农村真正漂亮起来,才是根本。
农民总是没有城市人生活条件好,农村总是远远落后于城市,说什么都是白搭。

图十四:跑题了。
发这许多的牢骚又有何用?
能有闲心看我的这位文字的人,不外乎都是同我一般的小人物。

图十五:虽然一直说农村落后,但总是前途一片光明的,比如“颍河水边”一家,典型的河南农村家庭,父母在家耕种,夫妻两人到城市打工,两个孩子留守在家跟着老人。虽然也会有不易之处,但日子越来越好,现在又买了新房,生活质量逐步升级,也是应该自足常乐的。
只要心里能看到希望,日子就是美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