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昨日说了201电话磁卡,今日要说的跟读书有关系。
如今的读书,更多的人都是跟吃快餐差不多,天天读书的人恐怕不多,多读书的人更少。人为生活所累,为名而苦,为利而忙,即便是像读读书陶冶一会儿情操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奢望。
这可能是这个浮躁时代所带来的普遍问题,想完全脱离这个浮躁的大氛围,也是不容易的。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想免俗当然也是苦难的。所以,我也很少读书,基本上也是读写“快餐”类型的书籍。
昨日翻看抽屉,看到了201电话卡,往下就是这些书签和藏书票。
这些书签和藏书票都是2001年在广东东莞人民公园附近的一家书城打工时所得。
作为文学青年,开篇就用作家的散文作品集同时印刷的书签来立门面。
这个散文系列收录的作家还不少哩!贾平凹、钱钟书、林清玄、锺叔河、梁锡华、张继高、周国平、董桥、张中行、黄裳、余秋雨、陈原、无名氏、施蛰存,还有一位姓唐的作家没听说过。

图二:一个系列两张的藏书票,这东西现在好像更少了。
2001年开始进入一家规模挺大的书城打工,一直到2002年夏天离开,这一年做得最多的就是读书。书店里什么书都有,住在三楼,书店就在二楼,下班的时候每天都要拿几本书读,那时候打工都是睡得晚,每晚都要到凌晨一点左右才睡,除了聊天看电视,我基本上都是趴在床上读书,很多时候都是读着读着睡着了,天明了睁开眼才发现还在抱着书。

图三:凤凰卫视出版的一套书里配的藏书票。这里头知道杨澜和吴小莉。

图四:一个系列四张的希望工程藏书票。

图五:那时候不懂藏书票,还在书店里专门找了两本介绍收藏和藏书票知识的书来读。

图六:原本以为这玩意儿就是读书时候用的,看了介绍藏书票的知识,才知道这东西是极富文化内涵的,也是很多人热衷收藏、研究的。

图七:藏书票不多,更多的都是书签。
我从广东回到老家顺羊村,一个熟人来找我,想要藏书票和书签,还想读一本别人送我的我刚开始读的清代小说,还说作为交换要送我几本书。我答应了,他挑选了藏书票和书签,拿走了我的书,一直过了三年,再没有提过还书和送我书的事儿,时间久了,我也不好意思再提。现在十一年过去了,他成了大城市里的人物,我从顺羊村迁到南坞村,依然是个农村人。
后来我有机会去他所在的城市几天,我没有联系他。后来见面提起我去那座城市的事儿,他说下次去了可以给他打电话,他在大城市里有房子。我笑笑,说,尽量不给你添麻烦。
到现在,他拿走的我的那本书我再也没有买到过。

图八:《故乡面和花朵》,这是河南老乡的作品,我读过他的几个小说,韵味浓厚。

图九:秋雨散文、王蒙散文、平凹散文、李国文散文、季羡林散文。
有的所谓的名家的文章我不喜欢读。
图十:书签虽然简单,但也是样式多样,五花八门的。
图十一:现在就剩下这么多了,自己放着也用不了几个,谁要喜欢了,我可以寄送过去。
宝剑赠给侠义客,书签送于读书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