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鄢陵人事系列之——作家君山(二)

(2008-09-25 20:56:51)
标签:

蜡梅

文联

作家

君山

鄢陵

南坞

分类: 随笔散文
    (接上篇)君山老师是个好人。不谋名,不谋利,身居官位,却不摆官威。不论出身,不放弃一切机会,扶持年轻人,以其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多少艰辛和无奈。文艺界退居二线的老人们,见到君山老师时,话语间的亲切自然和不客套的直奔主题,更像是无话不谈的师友,时时打动着我。君山老师真幸福,有这样的老朋友;老前辈们真幸福,有这样的“官宦”文友。
    君山老师是个好官。申报“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他一次次去许昌、上郑州、进北京,住最便宜的旅社,坐最便宜的硬座车,吃最便宜的饭,干的,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再过一百、一千年,甚至更久远,“中国蜡梅文化之乡”的美名,会一直众口传颂着,历史也应该记住他,这个背后默默工作的文联主席。
    不知道君山老师居于何处,只在电视里看到,他简陋的庭院,和满院的绿意。时下,奢靡之风盛行,能坚守清贫,做出不俗成绩,实是难得。曾听人这样说:“鄢陵文联主席,也只有君山能干,他能写。”说者的意思,君山老师写得最好,所以胜任其职。于我看来,文联主席写得自然要好,更重要的,要有一份平静的心情,要有包容之心和责任感。心静,才能一边做官,一边创作;有包容心和责任感,才能挖掘、推动后继者源源不断。
    君山老师是个好作家。看他的第一本书,是一九九八年出版的散文集《同在蓝天下》,大多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章用真诚的语言,一次次让我心生向往。他写得真好,生活中曾经的艰辛和快乐,通过他独特的笔法,溢满写意画般的质朴、淡然,别有一番风味。看后,我偷偷想,自己不断创作,到了五十岁,大概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不久,我拿到了《岁月收据》。若不是事先知道,我断然不会相信,《岁月收据》与《同在蓝天下》,系出自一人之手。《岁月收据》已完全打破以往的自我审视,开始站在高处俯视,笔风深刻、冷峻、诗意,个性十足。大家之气,赫然挺立于油墨清香间。
     我知道,自己就是活到一百岁,也达不到这种境界。
    “许下七友”中的张名扬老师评过君山老师的作品,人家是名家,看得透,评得精辟,专业。我一个初涉文学的农村小子,文凭是中专,专业是机械制造,跟文学八竿子打不着,不懂何谓比较文学,不知啥是“形散而神不散”,要对君山老师的大作说三道四,有点儿小牛犊拉大山的不知天高地厚。但水平再次,也有自己的一点看法,年轻人说点看法,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笑我的浅薄。
    有位学者有这样一个观点,大意是:有这么一种作家,很勤奋,一生笔耕不辍,他们的作品,也许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字,但仔细看看,他们一生的作品,只是在做同一水平的文字积累。勤奋,不能代表进步,文学,需要灵性,写了多年,只是原地踏步,说明是缺乏灵性,没必要再去堆文字。
    君山老师有灵性。《同在蓝天下》是他的第一本书,第二本书《童林轶事》与第一本比较,也许是题材的原因,没有太大变化。《岁月收据》出版后,我被深深折服。这本书,是全市很多所谓名家也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全省不敢说,全市也不敢夸海口,那样说自己的领导和老师,有点暧昧。但我敢说:《岁月收据》,是鄢陵现代、当代文学史上最好的散文集,它也将成为一座大山式的丰碑,令后人很难企及、跨越。 
    写这篇文章时,与君山老师已两个多月不曾见过面。不敢随便打电话,怕他正忙着,影响他的工作或创作。偶尔进一趟城,也不敢没事就上气派的县委大楼内的电梯,总觉得不是工作之故,上那象在云中屹立的大楼,自己粘泥巴的鞋子和瘦小的身子骨,与里面的氛围是不协调的。君山老师又在七楼,更不敢随便上去了。就遥祝老师健康、顺心,能多出作品,带动鄢陵文艺界走出一条更宽、更长的路子,把更多年轻人带出来、推出去。

                              2008年9月初于南坞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