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随记:北京的古寺

分类: 旅游随笔 |
北京(2024)随记:北京的古寺
北京的历史文化深厚,古寺自然也充满历史韵味,值得去看一看。
北京的古寺不仅数量众多,且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这些寺庙,既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这次,我们按卡(年卡)检索,先去了几个时间够、地铁公交能通达的地方。它们分别是大觉寺、万寿寺、五塔寺(门票都是20元)。
大觉寺
大觉寺真远(海淀区六环外),我们坐地铁、赶公交、换公交,还要步行一段缓坡路,单程也要2个半小时以上。
它位于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1068年),已跨越千年之久。原名“清水院”,元朝时重修改称“灵泉寺”,明代重建后赐名“大觉寺”。
寺院依山而建,坐西朝东,体现了辽代契丹人朝日的建筑风格。由中路寺庙建筑,南路行宫和北路僧房组成。
其中,中路按中轴线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着:山门、碑亭、功德池、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寺后最高处建有园林,包括迦陵舍利塔、灵泉池、龙王堂、领要亭等。两侧,还有四宜堂(现改为茶馆和菜馆)、憩云轩等等。
整座古寺殿宇雄伟古朴,布局严谨深广。建筑相当考究,精美绝伦。
看了以后,印象很深的是,发现这座寺庙保存完好,里面的建筑及佛像都显得非常古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寺内现存许多尊贵文物:比如《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石碑,记载着建寺刻经的历史;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塑像、盘龙藻井,无量寿佛殿的观音壁塑、板壁后的海岛观音悬塑,都堪称清代艺术精品。寺中,还有辽代仅存之物——北放生池的吐水龙头。
古寺后院最高处,还有一片石坡园林,开满了黄得耀眼的连翘。高处平台,矗立着一座白塔,上面的砖雕也非常精美。这座白塔,神似北海白塔,建于元末明初,通高15米。
……
此外,还有许多清代帝王御制的碑文匾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宝殿和无量寿佛殿的两幅牌匾“无去来处”“动静等观”(乾隆御笔),既玄学又哲学,很耐人寻味。
“动静等观”,动与静,皆为修行,动静之处自成心安,等观寰宇,万念皆缘;
“无去来处”,意味着既没有将来,也没有过去,强调活在当下。
由于古寺年代久远,有很多古木,古柏古树古银杏古玉兰(15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名冠京华。
虽然,这座古寺偏于一隅,没有鼎盛的香火,也没有涌杂的人流,却多了一份禅意,是一个可以让人静心又净心的地方。
万寿寺
位于北京海淀区万寿寺1号,现在叫北京艺术博物馆。
万寿寺是一座具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是研究古代园林建筑的活教材。
万寿寺的布局跟大觉寺相似,中路建筑有八重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观音殿、无量寿佛殿、万佛楼。
也许我的参观顺序不对,感觉没大觉寺布局那样让人一目了然。
印象深的是,这座古寺更有皇家宫殿特色,是一座皇家寺院,红墙灰瓦,建筑多用黄红色,有种直观的奢华与精美,被称为“京西小故宫”。遗憾我们去的时候好多地方没开,拍照倒是很出片。
其中,有座万佛楼,里面的万佛塔,简直太高级了,无论佛塔造型还是塔上每一层的佛像,以及壁顶、壁柱上的彩绘,都是顶配级别,让人有些瞠目结舌!
资料称,万寿寺素有“小宁寿宫”之称。清光绪年间,因慈禧太后往来于故宫与颐和园途中,时常在万寿寺驻跸(bi四声)休息,故名。
还有关于慈禧太后“老佛爷”的称谓,也是源于此地。
寺里,我没进几个殿,倒是去了方丈院。房间只一间,花园很大,很像个后花园。
随后,我去了一些艺术展室,走马观花,外行也看不出个所以然。然后寻那些正盛开的玉兰花,使劲拍些宫墙灰瓦翘檐背景的图片,遗憾天气不太给力。
出万寿寺,我又去外面的长河走了一段,河边绿柳飘飘,非常美。河中有画舫游船,速度还挺快;前面桥边,看见了“大运河广源匣遗址”碑牌;还看见河边有一个小庙,上面赫然标着“龙王庙”字样……我不得不承认,这里风景真好!
五塔寺(真觉寺塔)
五塔寺,我完全是冲着那五座佛塔去的。
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寺院真觉寺旧址。因寺内的金刚宝座顶部平台上有五座佛塔,故称五塔寺。
去了以后才知道,它现在成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所以,入寺,见得最多的便是各种功德碑、墓志、艺术石刻、会馆碑、寺观碑、石雕,以及耶稣会士碑。
这些石碑差不多是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大多体量又高又大,一组一组呈现,有些似乎在哪里见过,更多是没见过,多亏全部集中保存起来,否则被毁了或被风化了,就是巨大的损失。因为体量太多太大,拍图片很难拍完整,直接去看更有震撼效果。
资料称,这些石碑石刻,一共有8个陈列区,收藏北京地区石刻藏品2600余件。寺院内露天展放北京近郊出土的历朝历代的精品石刻,室内展区则主要陈列资料、照片以及精细的石刻工艺品。
当然,这个古寺里,还是中间的五塔更吸引人眼球。
金刚宝座上,五座高高的方塔似乎簇拥着一座大而矮的圆形琉璃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见五塔,就是拍不出来。塔座与每一座塔身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精美佛像。
金刚宝座塔通体用汉白玉建造,正门上有“敕建金刚宝座塔”的匾额,周身布满雕刻。宝座顶部的五座密檐方塔中,正中一座高13层,四角每座高11层。中塔的正南有一座两层檐的琉璃罩亭,阶梯的出口就在里面,罩亭顶上有一蟠龙藻井,是皇家寺院的标志。
虽然,塔上的一切都只能远观,但金刚宝座下面却像一个开放的佛堂。里面,中间佛塔底座的每一方都有一尊大佛像。四周空间大,有很多图片文字资料,也有修造时的一些实物。
五塔寺的设计构造都相当不简单,不得不让人赞叹。资料称是朱棣专为从西域梵僧班迪达而建,明永乐年间始建,明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至今约有500年历史了!
金刚宝座塔前,还有一雌一雄两株高大的银杏树,树龄已逾300年,需三人合抱,堪称一宝。除此,寺内的银杏、古柏、雪松都郁郁参天。我去时,还看见高大的玉兰树,蓝天下玉兰花闪闪发亮,白紫争辉!
附补充资料:真觉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当时有位西域来的高僧室利沙,给永乐皇帝敬献了五尊金佛和一座金刚宝座的规式(模型),朱棣赐地为其建寺,寺名“真觉”,为避讳雍正皇帝(胤禛)名讳,改称正觉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