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随记:公园打卡点滴

分类: 旅游随笔 |
北京(2024)随记:公园打卡点滴
京城的格局大,总有种天高地阔的磅礴感,连街道都特别宽广,公园自然也很大(城市小区公园除外),而且差不多都水域宽广,比如颐和园、北海公园、玉渊潭公园、什刹海、中山公园等等,似乎,无水不公园!
北京的很多公园都去过了,有的还去过好几次。每一个季节,公园的景色都有差异,同样的景观,不一样的景致,让人无比惊喜。
这次,我们也去了几个公园。紫竹院公园(第1次去),陶然亭公园(第4次去),什刹海(第4次去),南苑湿地公园(第2次去),冬奥公园(第2次去)。
紫竹院公园
印象中,紫竹院公园很大很美,水域面积广。
资料称: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名。公园占地面积为47.35公顷,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有三湖两岛一堤。
紫竹院公园里面多竹,入园便见竹子,弯弯的竹道,非常美。行进中,时不时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见、拍到竹子。确实是一个以竹为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
其次,紫竹院公园里也多柳,河堤、湖边、步道旁,满目绿柳,柳丝随风飘飞,倒映在湖上,跟各种各样大小拱桥相融相映,神似江南之景。
春三四月的紫竹院公园,各种花儿争相开放,亮黄的连翘、茱萸,白紫的玉兰,深深浅浅的梅花,素艳的粉红,与无边的绿柳……那真是“一园春色关不住,不是江南胜江南”!
走在湖边的步道上,时不时还能看见精灵般的鸳鸯和鸽子,它们在园子里备受宠溺,简直不愁吃喝,都长得肥嘟嘟的,一点不怕人,任你走近去投食或拍照……
紫竹院公园不仅有江南园林的柔美,更有北方园林的宏阔硬朗。周围有很多城市高楼,国家图书馆只与公园隔条小河,不必刻意,它便可以随时入你视野,入你镜头,让你在城市中,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紫竹院公园更是个休闲锻炼的好地方,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我发现,即便不是周末,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也有不少人结伴来公园跑步,看大家一身锻炼装备,就知道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种常态,可能这就是城市公园给大家的额外福利吧。
而且,这个公园不仅免费开放,走一圈正好来到国家图书馆地铁站,交通也相当方便!。
附补充资料:紫竹院公园以丰富的植物资源、美丽的湖泊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北京市首批历史名园。
主要景点包括:绿毯诗韵、跨海东征雕塑、青莲岛、明月岛、荷花渡、友贤山馆、江南竹韵等等。园中,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季景色宜人。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中关村南大街35号),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
什刹海
多次去过什刹海,我认为冬天和夏天的什刹海最美。
这次选择在春天去,虽然各个季节各有各的美,虽然什刹海长长的巨龙龙灯还在,但与夏冬比,春天确实差点味道。
不过,春天除了柳树,大多树木还在沉睡,灰突突的树枝树梢和和周边老北京味道的建筑很相称,与什刹海的水景与桥景映衬,更显几分厚重的古韵。
我们围绕前海、后海和西海走了一圈,觉得西海的景色更特别一些。
以前没在意郭守敬的雕塑,这次却在此处停留了好一阵,拍了很多图片,还特意带上郭守敬雕塑。后边那座小山上,山桃花开正好,与周围的树木簇拥着一座红墙灰瓦的建筑,那就是“郭守敬纪念馆”。这次没时间去了,下次一定去看看。
郭守敬和北京的什刹海有什么关系呢?查了资料才知道:位于北京二环内的“什刹海”,实为积水潭的残余。曾经是郭守敬(元代科学家)开引水工程,将昌平山区的白浮泉作为水源,一路引到积水潭,形成一片宽阔的水域,船只川流不息,这里便是大运河的终点。
只是,随着历史演变,积水潭逐渐失去了航运功能,规模日益缩小,最终演化成今天的前海、后海、西海三个封闭水域,即什刹三海。
此外,他还开创了引永定河水入京解决了京城用水,主持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修造,造福元朝也造福了后人。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崇敬!
春水解冻不久,什刹海里快艇游船,似乎还没恢复营业,都静静地停靠在湖边。不过,我们也恰好看见了一长溜的快艇,被拖着飞速向前的画面,活像一条巨龙刚刚醒来就选择奋力向前!
我们人也该如此,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只一往无前吧!
陶然亭公园
见过了陶然亭公园的夏秋冬景色,这次是特意去感受春天的陶然亭。
大家都说北京的春天短,普遍不看好北京的春。
谁知,我一进陶然亭公园,瞬间就被那飘飘的绿柳征服了。我们入园时,正赶上了蓝天大风天气。
没想到碧蓝碧蓝的晴天,居然吹起七八级大风,满园高大的柳树,被吹得飘飘摇摇,绿得刚好的柳丝,带着一抹或浓或淡的绿意,或顺风向着一个方向飘飞;或如凌乱的头发,在一棵棵树上狂魔乱舞;或攒足力量,直冲上天,怒发冲冠般直竖起来!
多么难得的景象,尽管我有点站不稳,拿不住手机,但我仍然坚持各种抢拍,想要把北京高柳的性格定格下来……
风渐渐小了,满园的柳丝依然在轻轻飘摇,远看如烟似雾,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看着那些在绿柳中若影若现的亭台楼阁、石桥、水榭,突然忆起古人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不是长安,但此情此景的北京,却最为贴切!
这,就是我眼里春天的陶然亭公园!
南苑湿地公园
冬天,曾去湿地公园踏过雪,至今难忘。
春天的一个周末,孩子们有时间陪我们一起去南苑湿地公园走路散步了。
公园很大,没多少古树,很多地方还在进一步规划完善,光秃秃的,但哪里垒个小山,哪里留出大湖泊的位置,却能看得一目了然。
步道早已修好,两边有不少柳树,虽是初春,已是绿意渐浓了。道旁时不时有山桃,有的是满树半开不开的花骨朵,有的已然盛开,粉白色的桃花密密匝匝,就是古人说的“灼灼其华”吧。我一路不停的拍,可惜拍出来,就是没有眼睛看到的美,换角度、再换角度,还是拍不好,以致于落在后面很远。
公园有“飞雁台那个小山”(公园最高峰)上,正在修一座高高的大观景亭,以后去就更能居高临下赏公园全景了!
经过一座桥,桥下的小河,水量挺大挺急,不知水从哪里来,又流向哪里去,没有进一步探究,反正我以后还会来。
随后我们来到一处老铁路处,有很多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见证着它曾经的重要与繁忙。
……
料峭春风里,我们在公园里走了一圈,总印象是,公园很大,空气很好,春天绿植还没长好,稍显冷清和萧条,还是冬天的雪景壮观好看!
冬奥公园
冬奥公园比较远,我们去时,那些熟悉的景象和布局依旧,只是没了冬奥会那样让人兴奋的氛围。
一路向前,唯有道旁的垂柳,参差披拂,鹅黄中透出几分若有若无的绿意。空气清新,稍感寒意,却弥漫着万物复苏勃发的春之气息。
我们一直走到“北京首钢大桥”,穿桥而过,来到石景山公园下面,看见顶上的“功碑阁”塔高高矗立,很想爬上去看一看。遗憾机缘不巧,上次来在维修不能看,这次修好了却没有开放,有些遗憾。
公园里,有成排成排的山桃花,全部盛开,开成了一片一片小小的花海,只是颜色过于淡雅,又在空旷之地,天气又不太好,拍不出好看的图片。
路旁,当年冬奥会备受追捧的冰墩墩,还站在那里继续守候,似在等着大家跟它合影,真是大家永远的偶像……
园中,还有一组一组可爱的熊猫电动车,最吸引孩子们,大家争相乘坐,绕着场馆的环形步道,一路向前,引得众人驻足侧目,啧啧称叹!
总之,这一次,各公园都以走路锻炼为主,看景为辅,但有意无意间,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收获,特此记录留存,以便日后回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