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原)
(2018-09-16 14:36:36)分类: 教育随笔 |
如何面对?(原)
2018-04-12
21:05:50|
说高考难,也许人人尽知。如果,我要说中考也很难,会有人相信吗?
近年来,随着年事日高,阅历、经验也都丰富起来,本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玩转自己教书匠的老本行,谁知却倍感迷惘与吃力,我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书了,怎么教都看不到多少效果,学生茫然,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时想激励激励学生,都没啥底气,我真的有种难于为教,想尽快撤退的感觉!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绵阳市的中考已像高考一样,几乎完全脱离教材,也即:除了诗文默写和一些字词(140~150分的试卷,总共不到20分),其他几乎全跟教材没啥关系。
中考是教学的指挥棒,以前是怎么考怎么教,虽然也弊端明显,但至少我们明确教学方向,学生学起来也心中有数。语文教学的效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初中实际就是在小学基础上继续增加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扩大知识面,逐步达到具有分析、综合、归纳、运用、创新的能力。
以前还知道教材很重要,文言文阅读、诗词赏析都是课内的,现代文阅读至少要在课内选一篇或课内课外比较阅读,我们首先带领学生吃透教材,然后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内容理解了,积累准备充分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学会了,此时向课外进军,我估计大家都会成竹在胸,胜券在握,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也让学生学有所法,学而致用的成就感,也就是说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效果,师生都觉得一切还比较靠谱,可操作。
到了高中,就可以不再束缚学生手脚,在老师的引导下扩大阅读面,甚至可以博览群书,重点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检测他们的理解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觉得,初中,就现在的教材和考法,实在有些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初中学生毕竟因年龄限制,他们的积累和阅读量都很有限,加之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更谈不上有生活经验方面的积累,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谈不上有主见,因为这必须取决于阅历。所以,这样的中考指挥棒,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弊一定远远大于利!
现代文选课外选文,即使文章再长再难,也无可厚非,毕竟学生读得懂,还可以根据自己理解作答,只是准确度高不高的问题了。但文言文和诗词的阅读理解,全选课外的,而且有相当难度,有的选文实在太生僻,有时甚至可以说生涩,我们老师读起来、做起来都不太顺畅,又怎么要求学生能读懂、理解、作答呢?有时对一些诗文的理解,必须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一个初中学生又怎么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呢?我就不明白,考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考断句、读懂?还是积累、运用?还是要求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抑或对人物、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一切都得以读懂为前提啊。我有时甚至怀疑,命题者是否认为越难越觉得自己出题有水平?
课内的文言文、诗词很少,考课外的却又深又难,我们教起来一点说服力都没有,让学生读背理解吧,学生觉得跟考试无关,他学不学都一样,就算我们往课外大量拓展,又能解决多大问题?难道做一篇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学生就能掌握?这简直是痴人做梦,课内几篇文章你不让学生反复记落背实字词,他都无法掌握,更不要说走马观花读一篇文章,做了一个阅读训练,顶多对故事性强的内容有所了解,但这又不能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仍是一头雾水!
我在想,古人考试就一篇作文定论,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你说没道理,为何那些科举考试反而出了众多了不起的名家,现在居然很难有什么大家出现,这是不是值得深思呢?
古人读书最讲究一个背书,背多了,年龄大了,有一定生活积淀和底蕴,自然就理解了,我看这比我们所谓的全面教育强多了的感觉。今年”诗词大会“”冠军——外卖小哥,说了一句他的经验之谈,他说(大意):古诗词只有背下来,以后再遇到才可能有印象,才可能在生活中发酵而产生化学变化,不会背的基本就被大浪淘沙掉了。同样,学生学习,尤其学语文,我觉得同理,只有有了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积累,才可能运用时信手拈来,或者真正掌握的东西已融入你的血液里,需要的时候自会不请自来,左右逢源,这些知识才可能变为提升你能力的催化剂,否则,一切都是为应试而应试的真正应试!
我印象中,高中时老师最喜欢让我们背课文,文言文全背,现代文也大多要背,尽管课后没要求背,这个可以说让我终身受益,其他对文章的讲解分析我反而没任何记忆的感觉。就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言,我自以为可以和现在那靠些题海战术、应考战术而成功的绝大多数人PK,这或许不是自负!
如今的实际情况是,学生课内没积累,课外又茫然无措,老师也不知道风向,我们该何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呢?
总之,现在的绵阳中考完全脱离教材,跟高考同步,完全是瞎指挥,完全没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适应性。自然也把老师们弄得无所适从,完全失去了教学的方向感。用一句初中语文老师时兴的自嘲:教不教都一个样,教了也白教!
驿外梅花: 深有同感
[2018-05-01 20:33]
茶香悠悠 回复 驿外梅花:嗯嗯,你们学生素质高,可能会跟我们不同,我们的学生太难教了。
[2018-05-02 16:48]
静心: 我也是一个初中语文老师,我同样对此感到困惑。
[2018-05-01 22:17]
茶香悠悠 回复 静心:谢谢静心,握手同行,去过你家了,喜欢纪实文字,以后要多来拜访!
[2018-05-02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