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黄色物语

(2008-12-13 20:20:12)
标签:

文化

随笔

杂谈

分类: 月亮骑士

                       金黄色物语

 

      金黄色的小馒头,在这个初冬与我相遇,几重愰惚之后,该是一种怎样的食粮。

    《论语》里有个故事,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使老百姓害怕得发抖)。”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朱熹先生对此处的注解亦有疑虑,不知何故,也是不了了之。从字句上看,孔子对宰我的这处“使民战栗”的解释,是有所批评的,可惜只点到为止而已。

    宰我,名予,字子我,鲁国人,《左传》里称阚止或子我。宰我是孔子十大弟子之一,《论语》的《先进篇》里说,“德行:颜渊、闵子牛、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公元前481年,也是西狩获麟的那一年,当年四月齐国内乱,时任齐国大夫的宰我蒙难。

    那一年是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孔子所修《春秋》经文到本年春为止,《公羊传》、《榖梁传》也到本年春为止,《左传》将记事又延续了十三年。经文这样:“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春秋》三传的解释略有不同。《左传》这样写,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泽名),叔孙氏之车(御者)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管理山林水泽的官员)。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取之是从虞人那里取回来,麒麟是伤是亡,不得而知,是被放归林泽还是被礼葬于山野,不得而知。只知道孔子为此伤感深彻,那时,他已到七十一岁的耄耋之年。

    《左传》对宰我的事情有所记载,在鲁哀公六年称阚止,鲁哀公十四年称阚止和子我。鲁昭公三十二年《春秋》经文记载,“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阚。”由此看很长一段时间,阚地应为鲁地,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附近。早期的阚姓聚居地,也多在鲁地,据说是以地为氏,姓阚,一说是纪念春秋时的齐国大夫阚止。公元前501年,孔子五十一岁时,任中都(今汶上县西)宰,治理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想来从那时起,宰我与孔子得有师徒之缘。鲁哀公五年秋冬,齐国内乱,齐简公随其父齐悼公来鲁国避难,宰我得到齐简公的赏识。鲁哀公六年,齐悼公被田常之父田乞拥立即位,鲁哀公十年三月,齐悼公去世,接着齐简公即位。

    《左传》这样写,齐简公在鲁国时,阚止得到宠爱,齐简公即位后让阚止执政,田常很忌惮他,在朝廷上多次扭头看他。齐大夫鞅对齐简公说,田常、阚止不能并用,君王还是有所侧重吧。齐简公不听。后来在鲁哀公十四年夏,田常兄弟四人一起去见齐简公,阚止出宫门迎接,四人入宫却把子我关在门外,软禁了齐简公。齐简公发怒,田常听说齐简公怒气未消,打算出国避难,田子行拔出剑来制止他,田常就不再出走。子我赶回家聚集部属,试图营救齐简公,攻打宫边门和宫大门,都没有取胜,于是就回逃鲁国,田常的部属追击他们。在齐鲁交界的弇中山谷,阚止迷了路,误走到田常的封地丰丘,在丰丘遇难。两个多月后,齐简公被害于拘禁地舒州,孔子斋戒三天,再三向鲁哀公请求趁势讨伐田常。鲁哀公让他去告诉执政的季孙氏。孔子退出后对别人说,我曾经是鲁国大夫,不得不提出我的看法而已。《论语》为此记言,言语之外,是否有老师对爱徒的纪念之情呢。

    从字面上看,止的本义是指人的脚趾,予和我字也指自己。宰我从鲁国追随齐简公到齐国为政,改名为止,也有一些远行的意味吧。可是时逢乱世,身不由己,可叹。在这一点上,《史记》的记载是有些紊乱的。

    宰我作为孔子的十大弟子之一,在《论语》里出现多次。回答鲁哀公问社、问孔子三年之葬、问孔子井有仁焉,都被孔子不同程度批评过。还有一次在白天睡大觉,想必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被老师怒批,“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可见对这个喜欢独立思考、偶尔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孔子是爱之深而言之切的。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宰我提的一些问题也很有意思,难怪孔子对他因材施教,另眼相看,排名竟在子贡之前。

    不过有个问题我曾经思考,就是文章开头宰我回答鲁哀公问社一事,孔子是批评宰我那句“使民战栗”的话说过头了。在我国古代,社是指土地神,民间最热闹的群众活动是祭社,每年的仲春季节举办,其次热闹的群众活动是收获季节后举办的腊祭。古代一个朝代建立,要在社上种一种树。鲁哀公不明白社树的意思,因此发问于宰我。宰我根据栗子果生长时的外形,多说了一句“使民战栗”的话,至少被孔子认为不雅。

    就在这个初冬,我从早市上买回一斤素炒栗子。这次的栗子特别大,个个开口微笑的样子,轻轻一剥,金灿灿黄登登的大栗子就落于手中。我随手送两个给同事说,这么好的栗子,一个栗子就象一个小馒头,吃两个就半饱了。话虽这么说,心里联想到宰我的回答。想到小时候看粟、栗两字难分,再看手中栗子的颜色,和小米的颜色相近,粟是会意字,栗最早是象形字,到篆书时两个字的字型笔划已很接近,现代文也是,只差两个小点。粟的本义是指谷物的果实,稷是指小米,黍是指大黄米,都和粟的意思大体相同,在民间,栗子树还有“铁杆庄稼”的雅号,所以说,农圣后稷是周人称颂的始祖,周人建立周朝后,选用一种和谷物相近的树木作为社树,以养民生息为大义,应是第一大理由,而不是什么使民战栗。后来我又在午市上,看到两位农民大哥在卖生栗子,边去壳边销售,我取过一个去壳后的大栗子,端详了端详,那金黄的颜色,喜人的神态,在初冬的阳光下异常温暖。

    一段经文,几个成语,偌多的风云。师徒情深的动感,朦胧悦心的理义,给予我温暖亮色的食粮。我想夫子先师,我想子我学长,天若有情人若有情,如果时空互流,还有那一年的麒麟,也会看到听到了吧。

 

                                   2006、1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月之恋
后一篇:物象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