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风雨如花的诗情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诗人节。一早起来,洗了热水澡,出门上班的路上,想起远在南方的诗友,用手机发了一个短信去福建,祝诗友们端午节快乐,还有参加“东南亚华文诗歌研讨会”的诗友,也在那里。
想一想也快二十年了,十九年前的春天,在我上大学时,有一次母校主办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我们大学时的诗友,以诗会友,结识了几位东南亚的华语诗人。当时,有一位新加坡的诗友,为我们学生诗社的几位同学,写了一组诗歌《观贝记》,出版发表在“五月诗社文丛”的《筷子的故事》诗集。在这之前,这组诗在我们学生诗社的《采贝诗刊》发表。原稿我带在身边,从福建到山东,在青岛搬了几次家,很久已没去找那原稿,现在也不知是存在还是丢失,可是那有关诗意的形象,早就驻留在我的心间。
毕业后来到青岛,开始还和众多的诗友联系,也通信件,新加坡的诗友给我寄过几本纯文学的诗刊,我有一首诗《梦见庄周》,发表在他们的《五月诗刊》。后来,这本诗刊不知传到了哪里。我还收到他的配乐诗朗诵磁带,诗与音乐结合,很有古典色泽的韵味,当时我想,要是在唐朝的某刻就好了。
那时对古典的文字一知半解,只不过多了一些莫名的激情。
后来几年间,新加坡的诗友都给我寄新年贺卡,虽然我一直没有回复,他也一直寄了。可能是我自觉障碍,主要是语言上的,莫名的激情已过,古往今来的语意转变也近乎艰涩,包括一些意象,好似也要重新思考,情不由己,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时代。
感谢网络,就在去年的春天,远在北美的诗友,我的大学同学,福建省作协会员,那天和国内诗友通电话问起我,还不知我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后朦朦胧胧睡了一时,醒来打开信箱,随意一点,看到我的第一次电邮,而且不是乱码,却也神奇。
后来,我知道了新加坡诗友的情况。这次,他作为新加坡的诗人代表,来华参加由“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讨会”主办的“东南亚华文诗歌研讨会”,动身之前他给我发来电邮,说明行程安排,并留下国内诗友的电话。所以在今天这个古老诗人的节日,我给他们发短信,古往今来,诗意永在,祝愿所有诗意的朋友节日快乐!
2006、05、31
于青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