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势姐姐与“妈宝”男人,中国式二孩之痛

(2015-12-15 12:07:54)
标签:

中国式

二孩

独立

依赖

安全感

分类: 三瓣心香——理之香
                                        http://s11/mw690/001E8azqgy6XQq6988y8a&690

       话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之后,我现在最关注的就是,大宝二宝到底要怎么养,才能帮助两个孩子达到人格健康?我想到了四个字,民主、公平。
       因为常常听到一些老大抱怨,父母有所偏袒小的。我的一个闺蜜,嫁给了一个农村小子,他有一个小好几岁的弟弟。闺蜜属于独生子女,从小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未吃过亏,但是嫁人之后才发现,原来老家那个弟弟,处处比她受的待遇好。她和老公结婚,婆家几乎没花钱,而弟弟结婚,再加上买房,前后花了十几万。她和老公全是白手起家的打拼,会觉得自己待遇不如人,工作劳累之余,不免抱怨。现在,婆家盼他们生孩子,但是闺蜜就是不想生。她说,自己过得都这么紧张,存款又不丰厚,要不降低生活品质,哪有心情要孩子?想起孩子需要花钱就烦恼。独女的她不喜欢小孩子。
       一边是独生子女的优越感,一边是偏袒二宝的公公婆婆,鲜明对比。这在国内还真的挺普遍的。特别如果前面是女儿,要和后来生的儿子要公平,那简直在中国传统社会是难上加难。我有一个死党朋友,她们家前面两个女儿,后面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听话懂事,成绩也好,弟弟调皮淘气。我这个死党属于老二,在传统社会就是夹心饼干,还是个女儿,他们家,老大姐姐可以任信,老三弟弟可以调皮,但对于老二来说,前后不靠。
       死党从小就是最聪明有才的,但父母关注得却最少,还总觉得她不省心。她成绩一般,能力不错,职高毕业后,因为能干而很快有了工作,二十来岁就进了优质的公司。能说会道,上下逢迎,很有作为老二的那种交际才能。与她接触,觉得她独立进取,思维丰富,生活积极,样样行。她确实也是三姐弟中发展最好的,但是情感生活却又是最跌宕的。
       她二十岁刚出头就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八九岁的男人,但是情感方面迟迟不能落地。对方不属于有能力多金的男人,但她慢慢觉得自己心仪的是大叔,还是多金多能的大叔。又有大叔追求,一来二去,她带着接近十岁的儿子和丈夫离婚。至今单身。很多时候会再回父母那里,寻求那时缺失的父母之爱。
       一个本来发展最好的女儿,情路上却坎坷了。她还会帮姐姐打理家事,帮弟弟介绍工作,是一个处处以姐弟为重的“中国好姐姐”,但是你会感觉她有时像是一个缺爱的小女孩,情绪不稳定,要得特别多,财富、物质、爱、重视、关心等等。这些却是父母从小没能照顾到的。而在他们家,父母遵循传统,房子和财产都是给小弟弟留的,成长过程中,大的得让着小的。女儿属于嫁出去的,泼出去的水,自生自灭。这种教育其实反而增强了女性的独立性,压抑了男性的独立,增强其依赖,于是便出现了现在中国独有的现象;强势女人和妈咪宝贝般的男人。而这样成长起来的女性独立,又不是正常的独立,是被迫的独立。她小时候又没有享受到足够的关注与父母之爱,该依赖的时候缺乏依赖,该需要的满足也得不到。
       这样的女孩(一般是老大)长大后,心理安全感不太强。由于和父母之间的安全性依恋关系不一定建立,她们会试图从先生那里获取更多安全感,在物质、情感等多方面都倾向要得多,但又缺乏满足。要不然就自我过度补偿,变得看似很强,学业成绩、工作能力都很好,但心理上却缺乏圆润,与人打交道会有锋芒,也不易和人亲近,似乎带刺,亲密关系亦不太好......
      而对于那些从小受到父母过度呵护照顾,长大后还不放手地保护的男孩子呢?他们性格的发展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类男孩会把别人对他的好当作理所应当,存在感极强,好像家里的小少爷一样。由于姐姐处处要让着他,他需要一些特权,会比较自私地为自己考虑,先想到的只是自己要玩好、过好,而别人都要为自己服务,甚至姐姐。
       如果一直走不出溺爱的包围圈,他的心理成长会停滞,本来青春期就该锻炼独立性的他,也许过度侵入父母之间的关系,有的和母亲之间连接过多,疏远对自己严格的爸爸。受不得挫折和风霜,依赖性特别强,因为处处需要被保护与优待,这类男孩一般到该独立上大学学习的时候,会产生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和同学老师处不好关系,逃学,厌学的情况。而学校毕业后,他又会出现社会适应不良。难以适应严苛的职场环境,更缺乏独立奋斗的能力和勇气,容易退回到父母身边,还是寻找过去相似的环境。父母一般都要各种走关系为他介绍安排工作,打点各种人际关系,花不少钱。
       由于内心一直都一个优越小王子的形象,他一般在家是从不做家务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如此眷恋别人为自己服务的生活,以至于感情关系,也是希望女友作为母亲的代替品,渴望找年龄大一点的,成熟的。如果找到不成熟的女孩子,一般也不容易谈成。女孩子和他在一起,有种感觉,是对方需要自己付出很多,但也许对方不满意,自己就会受气。
       成长为妈宝男的男人,一般确实有一个爱心泛滥的妈妈,这个妈妈忘记了爱自己,一心只爱儿子,毫无条件满足儿子的各种需要。却造成了这类男人的人格发展迟滞。
       心理咨询过程中也见到不少类似的个案。回到我们探讨的主题,有了二宝,该如何兼顾不同排行,不同性别孩子的公平呢? 作为父母,该如何在不同的时期给孩子需要的心理成长营养呢?    
       在0-3岁,母亲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更多地带孩子此时,怎么满足孩子都不为过。3-6岁,爸爸要多带孩子,陪孩子去进行最初的社会适应。3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慢慢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5、6岁,在幼儿园,要学习和老师、同学的相处,学习初步的社会技能,生活技能。学习自律。
       6岁之后上了小学,父母在学习方面要注意培养其独立性,辅导功课要适可而止,坚决不可代劳,更不可太娇惯。生活习惯方面要让她早点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跟父母也要分床。
       青春期孩子最好有更多独立空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的隐私和秘密,不可偷看其信件、日记,偷听其电话等。父母和孩子之间得有所界限。实行民主式教育,亲子之间进行饭后沟通,召开家庭会议,民主发表意见建议。让孩子自觉管理自己。
      一般到了18岁孩子进大学之后,父母就要放手,让其更多参与社会。直至后来的独立,父母都是越少插手干预越好。孩子以后自己找工作,谈恋爱直至成立家庭,养家糊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父母只可给建议,但绝不可干预太多。这会损害孩子的自立。
       夫妻关系要大于亲子关系,而自我成长又大于夫妻关系。不要本末倒置,太过在乎孩子,以此来掩饰夫妻之间的问题,自我成长的盲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