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情感方面的心理咨询,说实话,在情人节这天反而有些麻木了。看到大家在网络微信上热火朝天的议论,于是才想起是否要谈些什么。
但我谈的话题却是,你真的懂得做情人吗?人一生最早的恋人,其实是自己的父母。而父母之间的关系,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他后来情感生活的质量。
人刚一出生,最想要确认的,其实是自己是被爱的,是值得爱的。但是试问,国内的父母有几个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去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
国内的情况一般是,父母比较重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一日三餐等生活状况,但很多时候忽略了照顾孩子的精神和情感。最新的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讲的就是中国目前很多农村孩子的现状。兄弟俩的父母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放牧,而父母从小就把他们丢给爷爷照顾。后来,爷爷去世了,兄弟俩却才小学,心灵上根本无力接受自己唯一的照顾人的离世。他们自作主张,踏上了寻找父母之旅。一路上历经各种坎坷。
孩子为什么要找父母?因为在她心里,父母就是自己的保护神,是爱的来源和全部。但是,国内很多人的情况是,从孩子生下来开始,父母都开始给孩子玩躲猫猫。工作太忙,走不开,等等各种借口,变成隔绝孩子和自己的墙壁。孩子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爱的感觉在家里是不流通的,甚至被禁止的。
我们以为,生活的照料,物质的充分,就间接地表达了对孩子的爱。当我们来到孩子身边时,我们的肢体语言是僵硬的。很多女性朋友跟我讲,自己小时候跟父亲之间的关系疏远客气。这甚至导致了他们的异性恐惧症,影响到自己的婚恋,要不是就很难走入婚姻,要不就和丈夫疏远,很难感觉到爱。可见,父亲在成长过程中对女儿过于疏远,几乎是对女性情感成长的戕害。但,有几个人能够理解这一点呢?有几个人知道,在女性3-6岁这个时期,是要完成一个恋父的时期,女孩那个时候是爱着父亲的,希望和父亲亲近的。而父亲们却成了“爸爸去哪里?”,隐形的爸爸。
隐形爸爸们为何会同女儿疏远呢?有的是因为他们先天更喜欢男孩,有的是因为他们认为,在外工作挣钱就是最大的爱。他们不认为,能够高质量的陪伴,存在于女儿身边,温柔地照顾,关怀,聆听,本身就是爱。他们比较现实,比较功利,很有为,但忘记了,很多时候,爱是无为,是静静的,带着爱意去觉知孩子,理解孩子。
所以,很多父亲错过了和孩子,尤其是女儿之间的美好时光,而且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屡次错过。而这种情感上的疏离给女儿带来的,则是一种创伤性的心理损害。这种女性,长大后,几乎会变成一个“爱无能”。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她错过了和生命中“第一个恋人”——父亲之间进行情感演练和心灵体验的机会。在她的体验里,似乎父亲走得远远的,彼此之间保持距离,这才安全。一旦自己想走进父亲,或者父亲走进自己,她都会感到不自在。她表现出自我封闭、心理饥渴,然而又并不善于去要求爱。她们在爱的表达上其实需求很多,但又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偶尔发出的信号,也许是让对方远离自己。
很多人都说,中国女人在情感上特别矛盾。明明是想要亲密,却要置对方于千里之外。明明想说是,却说了不。要了解中国女人的这种矛盾心理,还是要追溯她们和父亲的关系。因为最先发布“不”信号的,其实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的父亲。试想,一个稚嫩的女童,是很粘人的,只要父亲不拒绝,她们愿意陪在父亲身边,缠着他给她讲故事,一起玩游戏,阅读等等。然而,如果这个女童对父亲发出渴求和邀请的时候,父亲却无情地隐形了。他会拒绝女儿的这种需求,无意识地和女儿保持比较远的距离,不会给女儿情感亲密的机会,甚至呵斥女儿,让她对他由爱成惧。久而久之,女童爱的需求就萎缩了。她们会把爱与“恐惧”、惧怕连接在一起,她们会怀疑爸爸对自己,根本不是无条件地爱。尤其有些父亲还会动不动打骂女儿,女儿心理就会扭曲。她们可能会感觉可能是自己不够好,不够达到爸爸的需求,因此爸爸不爱自己,还打骂自己。
起初,这个女儿可能会努力迎合爸爸,对自己各方面都严格要求,力求变得更好,但慢慢地,漫长的成长中,她发现爸爸对自己几乎很难有满意的时候,他还是不和她有心灵上的亲近,还是逃得远远的,这会让她感到痛苦,逐渐绝望,然后放弃追求,放弃表达,变成一个心理上已经“离异”的状态。她和父亲的情感线被无情地夭折了,她觉得不论自己怎么表现,父亲都不会给自己情感了。
这个爸爸呢?也许也比较爱无能,他跟很多父亲一样,认为好好赚钱工作就是对下一代最大的爱,他们在语言和肢体语言上根本上就不善于爱人,连自己的妻子都不善于爱,还别说女儿了。
生活在这样的原生家庭的女性,长大后有的虽然能够正常结婚,但是和丈夫之间,由于心理潜意识上已经有过一次“离异”的经历,她们会显得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时刻担心自己是不是不够好,要不对方怎么和自己不那么亲近。他们对亲密感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求,但又非常地不安,惶恐,甚至恐惧。为了保全自己,她们有时甚至不惜与丈夫疏离,也变得像过去父亲对自己一样,也不表达感情,封闭自己,于是,分居、冷战、离婚等现象就出现了。
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女性在原生家庭时,父亲对她情感的刺激、打击与隔离。这种隔离也许也会成为他们的心理惯性,令他们产生亲密无能。
还有的女性可能表现在,没办法和人亲近,有亲密恐惧症,不断追求卓越,成为“女汉子”,但是一碰感情就临阵脱逃。
有的人可能会说,父亲确实要和女儿有情感距离啊,要不怎么有界限感?我很同意父女之间需要情感界限感,但是,父亲同样要非常清晰地传递给女儿“我很爱你”的讯息。当然“我的伴侣是妈妈,我对你是父女之爱,对妈妈是男女之情”,这就非常好了。父亲要善于支持女儿,用父爱安全感去滋养女儿,让女儿在感情上没有遗憾,感受到足够的能量,足够的满足,这样也才能带着这份满足感走进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父亲要牵着女儿的手,把她送到女婿手里。
而国内有多少父亲,“爱你在心口难开”,是多么地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啊!
情人节,其实也是一个提倡健康爱,表达爱的节日。父母不要因为自身感情的问题,而发泄在孩子身上,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压力,就透过打骂孩子来减压。孩子都是需要用来爱,用来疼的。这才是给孩子的成长以最好的礼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