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节揭开身份之谜

(2008-09-14 21:50:30)
标签:

杂谈

中秋节是以团圆为主题的——又有什么节不是呢?团圆是中国人永恒的追求。

但是怎么就叫团圆呢,跟谁团圆?当然是家里人。家怎么划分?我概念很模糊。小时候很清晰的,三年级写作文就能清楚地表达“我家有六口人,爸爸、妈妈和三个哥哥”。后来哥哥们结婚了,嫂子们也“忽一日肚起,复一日子出”,陆续有了三个侄子侄女。自己也嫁为人妇。以前的家庭结构就打乱了,再也表达不出我家有几口人了。现在的户口随夫家,户口本上“与户主关系”称“之儿媳”。这就是我现在的身份?

好多国家的的女人结婚了都随夫姓,这样一家人的标志很明显,起码都是同姓的。但妇女改嫁就麻烦了,姓也改来改去,好像人也被否定了一遍又一遍。(我一直不知道小山智利跟小山**离婚以后是不是改回何智利了,要不然是件多么尴尬的事情呀)。但这是在新中国。我依然可以姓冯。从出生到现在到写墓志铭时都姓冯。之所以庆幸,倒不是为了改嫁方便,是因为我一直可以是我,而不是谁或哪个家庭的附属品。

那么跟谁团圆?娘家?夫家?还是叫到一起?以我为中心叫到一起我嫂子的娘家怎么办?嫂子他哥怎么办?嫂子的嫂子怎么办?。。。都叫齐,这就得100多人了吧?都互相认识吗?我在这里头是什么身份?不想了,估计想一辈子也想不明白。说实在的,每次家庭大聚会(人数只要超过10人),我都头晕,痛苦不堪。

我爱我的父母、我的哥哥嫂子、我的侄子侄女、我的公婆...但是,有必要把他们凑在一起吗?

我脑子简单,有些不识数,不能驾驭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选择清净。简单到:我家两口人,我跟老公。两个人我还是数得过来的。关系也可以简单到“夫妻”两个字。甚至,在这么简单的家庭中,除了“我们的”东西,我依然还有“我的”东西:我的书房,我的衣帽间,我的...思想。这真是个完美的空间。甚至在某些时候,自己就是家:三年前的中秋节我在出差一个人过依然觉得月亮很美!想到这里,我为自己自豪。我不是拿谁的肋骨捏出来的,而是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完整的人。只有完整的人,才有权利去爱,才有权利被爱。爱人也好,家也好,可以依靠,不可以依赖。

我家保姆经常跟我说她跟她婆婆、妯娌、姐妹、兄弟...之间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农村的事情似乎更加复杂。我倒不是不屑,只是一听头就晕了,亏她周旋的。要在这种关系中面面俱到,那简直是外交家、政治家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她也选择了清净:到我家来干活。这样,远香近臭,关系反而比原来住在一起的时候好了。今天虽然跟我们一起过节,但是基本上可以说,她也是一个人过。她是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令人尊重。

我有个好朋友,她公公婆婆常年住在她家,甚至还有婆婆的妈妈也在家常住,她欲哭无泪。我深深地同情这种被剥夺自己独立空间的痛苦。她在过节,应该很热闹,但她愿意这么热闹吗?或者说,愿意每天都这么热闹吗?每天同时扮演妻子、母亲、儿媳、孙媳的角色?还有没有时间扮演自己了呢?不演自己了,慢慢不就把自己是谁忘了?最近她自我欲望从萌芽到膨胀,终于想出两全的方法,马上可以演回自己喜欢的角色了,祝贺她。

给父母打去电话,说也是两个人,在赏月。既然月亮普照,亲人都在相互的心里,何必拘泥于形式呢。

身份之谜揭晓:每个人都是她自己,其次才是女儿、妻子、母亲、姑姑、姨............

先演好自己,再去客串别的角色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舍命陪君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