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陪君子
(2008-09-21 22:19:19)
标签:
杂谈 |
又要谈到喝酒这个话题,是因为前几天又一次被卷进一个莫名其妙的酒局。本来是去接喝醉的朋友的,据说都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朋友去了不好不喝,于是喝多了。没想到自己刚去就也被拉了进去,在一群认识不认识半生不熟的人堆里随波逐流,竟然也喝多了。这使我很不愉快。酒逢知己千杯少,遇上这些人,都不熟,更谈不上知己,人家却嫌你喝得少,郁闷死了!更令人气愤的是,明明我再三声明我要开车,那些人竟然还劝,让我感觉到的就不是善意,最最令人讨厌的就是有人放言:警察抓了跟他提我,我有办法的!
在酒桌上,总有一些人喜欢劝酒,这一般被认为是主人的殷勤待客之道,主人自己往往也喝醉。而用自残的方式回应劝酒者,也就成了被请者的礼仪。所谓舍命陪君子。舍命可以,至少首先要确认陪的是君子。难道这个人想方设法劝你喝,劝你舍命,甚至诱导你去违法,就能证明他是君子了吗?再者,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我想这句话的原意应该是作为主人,应该舍命陪客人喝好,而不是作为主人,要把客人喝多、喝死吧。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咱不了解,他们那种不把你喝倒不算招待好了的风俗的虽然令人匪夷所思,想必有他的历史渊源,肯定跟某些惨痛的教训有关,反正我觉得风俗的起源不是某种美好的东西,而是包含了警惕、敌意在里面的。
我认为酒是好东西。一起喝酒能增进感情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但是人与人还是需要距离的,把握这个度很重要。别以为喝多了推心置腹割头换项就是交了朋友了,往往酒醒以后谁也不认账。所以,真正的朋友不会是在酒桌上交上的。
所谓酒品如人品(有好多呢,牌品如人品、棋品如人品。。。反正人品这个东西很容易泄露,你在这里隐瞒了,会在另一个地方昭然若揭),但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算是酒品好的,通常认为是“能喝五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党放心”,自不量力的就是酒品好的,说好听点,是能够超越自己的能力喝酒,就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办事。这是普遍的说法,姑且不去驳斥。我认为好的酒品,不在于酒量,而在于能够和其他喝酒的人一起分享喝酒的乐趣,不死乞白咧地劝,也不死乞白咧的喝,不把别人喝死,也不死给别人看。多么简单的事情呀,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不明白呢?
可能是我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