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公权市场公用事业 |
分类: 城市建设 |
近来,不断听到地方两会隆重召开的消息。代表讨论热烈,商民情,谋发展。
有些地方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执政理念,北京提出“世界城市”算是一例。
从中心城市到国际城市,从国际城市到世界城市,这本来无可厚非。提出新的目标,可以振奋信心。但是不管叫什么城市,这恐怕都是发展的手段,都是发展的路径。因为发展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从一个市民的角度看,讲国际城市、讲世界城市,不如多讲民生城市、宜居城市、生活城市,多讲人与自然和谐城市。这对老百姓来讲,可能更实在更受听。
中国城市发展已经在快车道上。眼下突出的问题,是形式排场比较多,高楼大厦林立;贴近民生的比较少,老百姓生活还有诸多不便。
地方两会,结合省情国情,研究一方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是必须的,不然怎么叫与时俱进呢。但是新思路、新举措,还是得从民生出发,从老百性的现实需要出发,从维护公共权益出发。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实实在在。毕竟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着人民,为着人民的生活。
前一篇:世纪“巨蛋”要不要拆?
后一篇:实名制好还是运营市场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