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神秘的藏传佛教

(2008-08-25 17:22:51)
标签:

藏传佛教

寺院

宗教

西藏

旅游

分类: 建筑文化

  西藏传统建筑文化讲座实录(二)

  看几幅照片,从自然环境欣赏一下:这张照片远处的山脉就是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就在这个照片下面,片子拍的时候是5月份,但是山上仍然很多雪;这是6月21号拍摄的照片,山上很多雪;这张照片是很典型的高原地貌,高原的草甸、草原,高原的公路,这个公路很宽,横着并排可以开十几辆汽车;这是高原的湿地,中间能够看到野生的动物;这是雅鲁藏布江,离拉萨贡嘎机场不远,很漂亮;这是羊湖,这个水面海拔4700米;这是去阿里的路上。
 
  它的聚落是一个什么规模的聚落呢?是一个村,一个镇,是一个城市?没错,是一个城市,是扎达县的县城。十几张照片大家看起来,有一个印象,西藏的植被是非常脆弱的,基本上可以讲没有树,好的地方长草,能长草就不错了。很多人旅游到西藏去,提倡到西藏的林芝地区,林芝地区树很多,是接近云南那部分。但是我总劝他们,你们如果到西藏旅游,要看真正的高原风光,不要到林芝去,你要看所谓的江南风光,何必跑到西藏去看呢,你到广西,到贵州,有的是江南风光。真正的高原风光就是这样的。

  刚才讲到西藏看什么,一个是西藏的高原风光,第二个看西藏的藏传佛教,最早从唐朝的时候传入西藏,从印度、尼泊尔、大唐西安,几个方向传进西藏,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主要和当地的宗教本教相结合。以后经历了本国之争,经历了前宫期和后宫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发展到后期,逐步形成了五个大的教派,一个叫噶达,一个叫噶举,一个叫萨加、宁玛和格鲁,格鲁派在藏教里是最大的系。刚才讲西藏最后的王朝甘丹王朝,是格鲁派建立起来的。大家到西藏去旅游,看西传佛教,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寺院,最高峰有3400多座,到今天仍然有1700多处寺院。

  看藏传佛教有什么东西?

  第一,对藏传佛教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宗教在西藏的历史上,它的历史地位我的评价是“成也宗教,败也宗教。”宗教在西藏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包括历代的封建王朝也提出兴黄教以安蒙藏的国策,所以宗教对于稳定西藏的形势,促进西藏的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宗教发展到一个极端的时候,宗教走到极端的时候,就成了当地经济社会进步的沉重的桎梏。这样讲的原因是宗教思想严重束缚着人们发展的愿望,藏传佛教提出六道轮回,不要求人们追求物质的生产和财富的积累,要求人们追求所谓的人的人格的升华和净化,当大家都不去追求物质生产的时候,这个社会怎么进步呢?一个地区的生产的源动力没有了,如果一个地区失去了发展生产的原动动力,这个地区怎么能够比较好地发展呢,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藏传佛教的基本教育严重束缚了生产的发展。当时有两不准,第一不准娶妻生子,第二不准参加劳动。在清朝康熙年间对西藏的人口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当时西藏人口不足一百万,但是在寺院里里做喇嘛的僧人就有36万,36万意味着当地人口的40%都走到了寺院,这个地区社会人口当中除了老人、孩子还有多少人口?大家都进了寺院,不准娶妻生子,不准参加劳动,别说经济发展,就说人口的发展,都出现困难。在吐蕃时期,西藏的人口曾经达到过360万,但是到了解放初期的时候,西藏人口就是100万左右,所以有一个叫“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的说法。

  第三,宗教成本过高,严重地束缚着经济的发展。这么多的寺院,这么多的僧人,需要大量的物质消耗,要吃,要穿,要用,要进行大量的法事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又没有社会的生产和供给,另外一方面又需要大量的物质消耗。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最后只能把这个社会破坏。解放之前嘎迦政府的财政支出10%是用于行政支出,20%是用于西藏地区武装的支出,70%是用于佛教。我们在西藏浏览寺院的时候,接触当地信教群众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个对宗教地位的客观认识。  

  这张照片屋子里面屋子外面都是喇嘛,都是僧人,西藏还有一个称谓叫“雪域佛国”,就像刚才讲到的,人口当中接近40%的人都进了寺院。当然是这种情况,到处都是僧人,全部都是僧人。

  主持人:刚才那张照片是在哪个寺院拍的?

  徐宗威:这是壁画上取下来的照片。

  主持人:这个壁画在什么寺院?

  徐宗威:这个是在大昭寺。信教群众非常虔诚,这是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人仍然很多,电视上看很多人磕长头,磕几百公里,磕上千公里磕到拉萨,磕谁去了?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徐宗威谈市政公用特许经营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zongwe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