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震撼的西藏高原风光

(2008-08-21 16:10:40)
标签:

旅游

西藏

高原风光

分类: 建筑文化

  西藏传统建筑文化讲座实录(一)

 

  徐宗威:昨天到清华大学做了一次报告,讲西藏传统建筑文化。今天我的讲座稍微调整一下角度,试着从旅游方面给大家做一些介绍。讲起到西藏去旅游,应该说大家的心情都很兴奋,为什么兴奋呢?首先是到一个非常神奇美丽的地方,第二个原因是到一个文化背景和我们内地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地方,所以大家非常兴奋。 
  但是在兴奋之余,我们应该考虑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到西藏去旅游?没错,就是藏汉是一家的感情去旅游。如果带着这样的感情去,你们的收获会更大一些。

  藏汉一家的历史渊源

  从吐蕃王朝算起,到最后一个王朝结束,西藏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比较大的王朝,五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第一个是吐蕃王朝,之后是萨迦、帕竹以及甘丹王朝。为什么说是四大王朝,五个历史发展时期呢?因为在吐蕃王朝之后和萨迦王朝之前,中间有一个很长的分裂时期,大概有四百年的时间。

  藏汉人民都是一家人,有基本的历史线索。在吐蕃王朝时期,大唐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70年后,唐朝的金城公主又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当时,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是和亲和盟:和亲是两个公主已经嫁到了西藏;和盟是双方签过很多和约、盟约,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被刻在了石碑上,石碑至今还矗立在拉萨大昭寺的门前。碑文上写得很清楚,“社稷如一,亲如一家”。到了萨迦王朝时期,西藏第一次正式地列入了祖国的版图,元朝中央政府在此设置了行政区,而且聘请了西藏的高僧、萨迦派精神领袖八思巴担任西藏行政区的首长,八思巴还成为忽必烈的老师。历史再往下发展,萨迦王朝之后是帕竹王朝,之后就是甘丹王朝,甘丹王朝是西藏最后一个王朝,是在五代喇嘛手里,在清朝政府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甘丹王朝在清朝中央政府支持下,在西藏实现了和平统一。清朝政府也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除了派军队以外,还多次派驻藏大臣。派驻西藏的驻藏大臣一共有84位,大家到西藏去旅游,一定不要忘了去八角街看看当年清朝驻藏大臣的衙门府。此外,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了噶夏政府制度等等,而且多次帮助甘丹政府平息了外族的入侵以及内部的叛乱。

  到西藏去旅游看什么?

  主要有四个看点。第一个看点就是高原的自然风光,西藏的高原风光在国内以及世界其它的地方都是看不到的。青藏高原也有很多其它的称谓:青藏高原、雪域高原,世界屋脊,世界第三级等等。这些称谓说明了作为高原的自然景观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西藏在高海拔的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云贵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却是4200米。到了拉萨,海拔达到了3700米,而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的高度在4080米,非常高。第二,西藏又是一个苍茫的原始地区,这种苍茫的原始给了我很深的感觉,有时走到阿里,或者走到拉萨一些稍远的地方,都有一种置身外星球的感觉,很震撼。和我们所看到的月球照片、土星的照片一样,都有裸露的岩石,起伏的山脉,基本上没有人的痕迹。在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开半天车,甚至一整天,都看不到马路,看不到房子,也看不到电线干和任何人的痕迹。当然,西藏高原和外星球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奔腾的河流,静谧的草原,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还有湖泊湿地,以及神圣的雪山和冰川。

  用什么词汇形容曾经走到过西藏?我觉得只有一个词汇,就是“震撼”。为什么说是“震撼”?因为当你来到西藏,置身于洁白色的群山之中时,这种情感就非常强烈,西藏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数都数不过来。当你站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可以感受到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绵1600米的雄壮;当你来到雅鲁藏布江,可以看到从南迦巴瓦峰山顶到江面,落差5000米的震撼,从山上走到江面,须走10天的时间。其中全部是原始森林,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动物,虎、狼、狮、豹等等,当年诺亚方舟载来的生命在那里都有,所以你置身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时候,那感觉一定是震撼。

  我在拉萨的时候周末喜欢到拉萨河的上游去,远远地你会非常惊奇地发现,一条非常宽阔的河流,河水停滞了,不流了--但是当你走到河边以后,你蹲下来,仔细观察河水才恍然大悟:实际上河水的流速是非常快的,流量也非常大。你在远处看到它是停滞的,是因为这个水太清了,是纯粹的水,没有任何的参照物,能够让你识别到它在流,给你的感觉还是两个字“震撼”。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徐宗威谈市政公用特许经营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zongwe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