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白茶

(2017-05-01 07:46:18)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素心棉麻

                   老白茶

                   老白茶

 凛冽冬日,和同事一起,去往兄弟学校为期末考试作监考员。

 那天很冷。和我同场的,是年轻的倩老师。一进考场,她便从包里取出杯子,问我说:“你没带水?”

 我说:“带了。”

 倩的杯子很萌,粉绿的颜色,盖子上竖两只小耳朵,是兔子的造型。倩是80后,新婚不久,还完全是小儿女之态。

 其实我以前,还真没有出门带水的习惯。但这一次,天实在太冷了。我想教室里肯定也不够温度。于是便冲了热茶,放在随身的包里。无论喝与否,至少能在心理上提高一下热度。

 杯子里冲的,是老白茶。

 8点开考。孩子们都在认真答题,教室里“唰唰”有声。

 我并不是严苛的老师,我还是愿意温和地,面对每一个生灵。尤其是这些,还未成年的幼弱的孩子。

 很想翻开随身带来的手帐写点什么,但是又不愿面对某些巡考者那不冷不热不阴不阳的脸。便只得呆呆地,同一室的学生,对坐。

 第一场结束。很快便是第二场。大半个上午,就这么倏忽过去。

 倩老师一直在喝水。她说:“你不渴吗?”

 我一笑,说,“早上吃的少,还真没觉得渴。”

 但毕竟已经呆坐了一个上午,还真是想喝一口茶,解一下这无聊和乏累。

 便掏出了包里的杯子。杯子的设计非常贴心,除下杯盖,倒置,便是一只小小的透明水杯,还带了小巧的把儿。杯体是浅浅的粉。我找到印有字母“OPEN”的小小机关,轻轻一按,杯盖便翘起一角,形成小小的口。我将杯子倾斜,让茶流出,倒进杯盖变成的小杯子里。

 杯子的保温性能很好,尽管已经一个上午,但水的热度依然足够。于是尽管杯盖做成的临时水杯很小,我也并没有将它倒满。但就是这小小的冒着热气的一杯茶,让我整个的人,顿时精神一振。

 这茶。这老白茶。这闷了一个上午的老白茶。实在是,太香了!

 汤,是凝稠的深黄。在透明的小杯子里,宛若琼浆。

 我先是惊艳着,然后便把杯子凑到唇边,用鼻子深嗅下去。

 真是沁人心脾!在这一刻,我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热气在袅袅上升,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在这氤氲的茶香里,肆意地舒张开来。

 这是我第一次,这样地喝一杯老白茶。却不曾想,来了个歪打正着。

 茶是张姐送的。她在微信上留言说:“老白茶,必得沸水开泡。若是煮了喝,味道更好。”

 煮了喝,我没那条件。那些用来煮茶的工具,全都价格不菲。

 我都是用方开的水泡了,即冲即饮。味道也蛮好。

 却远远不及,这闷了一个上午的,老茶香。

 我甚至有些下意识的,偷偷扫视了一下教室里正安心答题的学子。我生怕这老白茶的浓香,会撞断了他们本来顺畅的思路。

 幸好。似乎没人注意。也许,对于不喜茶的人来说,再强烈的醇香,他们也闻不到味道。

 尽管无人觉察,却还是在自己的内心里,暗暗地惊喜着。还迫切地,想要和什么人分享。

 便将茶送到倩的脸旁,我想我所有的喜悦,都写在脸上:“倩,闻一下,这茶,真香!”

 倩亦是温厚的女子。她翘起嘴角,轻嗅着边笑边说:“恩,真香!”

 其实,我倒也蛮羡慕,倩那粉绿的杯子里,一杯白开水。人若到了嗜茶的年龄,心里已经有了足够的沧桑。尤其是,当你爱上老白茶。

 第一次见老白茶,还是在多年以前,一座离家不远的寺庙。

 也是个春天,朋友莲和潘,从小城赶来。他们专程过来约上我,说:“走,去山上喝茶。”

 在他们看来,我离那座山头实在已经够近。却是从未去过。倒是潘老爷子,曾多次携朋友而来。

 莲也是第一次。那次很巧,我身上穿的衣服,还是莲所赠送。黑色的纯棉的线织就的衣身,又缀了丝绸质地的领口和袖口,丝绸是白色,带了浅黄的条纹,很是雅致。

 莲穿了咖色的风衣。潘老爷子亦是便装,穿了黑色的千层底。

 上得山去,有年轻的僧人迎出来。他一般的个头,身形也瘦削。着了淡蓝的麻布僧衣。脚上亦是粗麻的布鞋,浅口,姜黄色。白色的布袜,包裹到小腿。

 一派清清爽爽的气质。我似乎一到山顶,就喝到了一杯明前的竹叶青。

 一开口,是带了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倒也别有韵味。

 他将我们招至茶室,是一间木制的凉亭。中间摆了茶台,四周却是可以极目远眺的通透视线。远山,近水,都在眼底。

 潘老是这里的常客。他给我们介绍,这是能虚法师。才刚刚二十出头。他的师兄能忍,正在寺里忙着其他。

 能虚。能忍。都是相当出世的名字。

 能虚为我们洗茶泡茶。他说:“这是武夷山的老白茶,我从家乡带过来的。”

 洗杯。烫壶。落茶。冲茶。斟茶。敬茶。工序严谨娴熟,神态恬淡自若。

 二十岁。我那时,可正狂躁着。

 能虚。却已是双手合十,颔首低眉。

 我想我是有佛缘的。只是,尚有一段,不可测的距离。

 禅茶一味。我那天,却是没有品出那老白茶的滋味。我大概太专注于能虚的讲经说法了。其实大家听得都很认真。佛法无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佛陀。

 茶饮三道。能虚留我们在山上吃斋饭。我其实很向往,我还从来没有尝过斋饭的味道。但潘老在上山前就仔细地叮嘱过,不要给这座尚在建设中的寺庙,太多的叨扰。

 便相携下山。能虚却快步走进禅房,为我们一人带过来一只老茶饼。茶饼用粗麻的小布袋装着,紧贴着茶饼,还放了一串,深褐色的楠木佛珠。

   心生欢喜。

 茶饼。佛珠。青山满目。布衣。麻鞋。年轻的僧侣。

   我想到来生。还有,前世。

 下得山来,潘老爷子,请我们在附近的山村,吃了木柴鸡。

 我们尚在人间,非常的烟火。

 回到家来,老茶饼就一直放着。我那时,还是只信赖着汤水清亮的竹叶青的。

 第一次亲泡起老白茶,就是张姐所赠。平日只是淡淡的即冲即饮,却在一次不经意的长时间的闷泡里,品出了真滋味。

 不由得端详起这老白茶。连同当年能虚法师的所赠,也一同打开来欣赏。

 白茶,果真是有白的。褐色的叶子,边缘有浅浅的白。像是老者鬓边的发。是因白而老,还是因老而白?不得知。却只觉得,一个“老”字,是带了岁月留痕的儒雅。

 人生寥落处,一杯老白茶。我已是当真,老成了一把苍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白茶
后一篇:仍是旧山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