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冰沁于心青海塔尔寺藏传佛教 |
分类: 神州大地 |
【P1】虽然天气不好,但塔尔寺依然游人如织,大大小小的经堂可谓人满为患。大金瓦殿门口走过的僧人,让这座寺庙在人群中有了一丝安宁与脱俗。
【P2】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3】八宝如意塔,几乎在所有的藏传佛教寺院里都能看到。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塔尔寺的八宝如意塔建于1776年。
【P4】八座塔从东到西依次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槃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槃大道,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
【P5】塔尔寺之所以有名,我想,不仅是因为它是格鲁派的发源地,还因它有着“艺术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壁画,是各个殿宇墙壁上绘画,它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因此具有色泽鲜艳,经久不变的特点。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因此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画面构想巧妙,布署适然,色调和谐,工艺精湛,手法细腻。
【P6】酥油花,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展出时。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偌大的塔尔寺,几千的僧人,能做出精美酥油花的仅有几十人。
【P7】据说,酥油花由于是用酥油为主要材料,只能在低温的冬天才能制作。制作的僧人只能将手泡在温度很低的水里才能保证酥油不会化掉。因此,制作酥油花的僧人大多数都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可见,这是一项悲壮的艺术。
【P9】唯美精致的酥油花
【P10】走在塔尔寺,随处可见年久失修的墙面和斑驳褪色的木材,但这也正好说明了寺庙悠久的历史。木材的色彩虽已褪去,可上面的雕刻和花纹依旧清晰可见。
【P11】印经院是一座结构严谨、内外衔接的藏式院落,是宏伟壮观的塔尔寺建筑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P12】在藏传佛教里,对于那种学问深厚的“得道高僧”会授予一种“泽仁巴”的称号,相当于博士学位。在塔尔寺,某小朋友与一位名叫“阿旺丹增”的高僧合影留念。听说这位高僧不仅取得了“泽仁巴”的称号,还去印度留过学,代表藏传佛教在很多国家传授过佛理佛经。
【P13】班禅行宫在整座寺庙里极其显眼,不仅是因为它坐落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还有它表面的材料和色彩都和周边的建筑有所区别。此行宫建于藏历铁虎年(清顺治七年1650),大拉让宫建在莲花山西坡山腰高处,系达
赖、班禅来塔尔寺的行宫,又是办事处,也是塔尔寺历任法台的寝宫。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P42】
地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时间:2013年7月28日
摄影:冰沁于心
本文于2013年8月20日在马尼拉国际机场因航班延误候机时发布。
了解更多旅途趣闻,请关注我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