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学有点笨的曾国藩EQ实在是高!

(2009-10-09 07:56:10)
标签:

曾国藩

陈锋

eq

智商

情商

科考

进士

文化

分类: 【透视曾国藩】专栏

                  上学有点笨的曾国藩EQ实在是高

                                        文/陈锋

 

 曾国藩学有所成,事业有成,功成名就。不过,曾国藩的脑袋瓜子是榆木疙瘩,还是聪明绝顶呢?据笔者考证,曾国藩是“中材”,他上学时确实有点笨,但后来贯彻落实EQ(情商)战略,就不笨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曾国藩的一些简历吧!

老师对曾国藩的评价并不高

 曾国藩背不过课文,常惹汪觉庵老师发火。汪老师曾训斥他,“蠢货,你生就一副赶牛屁股相,将来若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湖南人称“赶牛屁股相”的意思是耕地犁田没出息的庄稼汉。在衡阳,学台大人也曾点名批评他:“文理太浅”!

曾国藩科考之路走得很费劲

 曾同学14岁开始参加秀才考试,直到23岁才中秀才。因为科考不顺利,和王家小姐已经订好的亲事在也很快告吹。后来,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二次不中。第三次才考了个第三等(甲)四十二名(会试科考分三个等级:第一等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前三名,皇帝赐“进士及第”;第二等名额若干,皇帝赐“进士出身”;第三等人数不定,多有数十位,皇帝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即是“同进士”。

曾国藩当官头十年履历平平

 曾国藩29岁(1840年)入翰林后,官从七品,前后坐了10年冷板凳。期间,他默默无闻,即使在鸦片战争的时代洪流中,他也从未发表对时局的看法。39岁以后,他“年轻媳妇熬成婆”,先后在礼部、工部、吏部、兵部担任侍郎(副部级),开始了登峰造极的将相生涯。

 天资平平的曾国藩,竟然在文坛上、官场上和战场上成就多多!不禁要问,这其中的奥妙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曾国藩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大哲苏格拉底曾告诫世人“认识你自己”。曾国藩对自己认识的如何呢?在迄今所存的文献资料中,曾国藩有时说自己“天资平平”,有时却说“我少时天分不算低”。这种自相矛盾的自我评价,让不少人无所适从。其实,曾国藩这是实话实说。曾国藩既没有觉得自己很聪明,也没有认为自己太鲁笨。他对自己清醒的认识,说明他对自己有明确而恰当的定位。这是做人的基本点,也是处事的出发点。唯有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才能选准目标,切实行动。他没有高估自己的智商,“拼命读书”,精耕细作,挖掘书中的见识,也在挖掘自身的潜力,终有所成。

 其次,曾国藩做事有自己的一套。一个人的成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和老师的一句话,有时候就会改变孩子的举动,进而可能影响其一生。曾国藩不因他人对自己评价不高而消沉,也不因科考中的挫折而气馁。这无疑是非常可贵的。从曾国藩自身来说,这是他的“犟驴子性格”在发挥;从遗传方面来说,这是他的祖父和母亲的“坚韧”的性格在他身上的延伸;从家庭方面来说,这是他的祖辈们志在追求科举的教导在起作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曾国藩坚持走自己的路,走对了路,最终走上了科举功名的巅峰。

 再次,曾国藩做事专注,意在厚积薄发。在家境并不优越、智力并不出众的情况下,曾国藩读了20年多年书才了中进士;做官后的前十年,曾国藩逐渐熟悉行政流程、官场规则和利害关系,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从七品芝麻官到朝廷二品大员。以上两点就足以说明曾国藩做事专注,也是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生动实践。试想,无背景、缺后台、少依靠、草根出身的曾国藩,如果不注重潜心积累,怎么会做大做强呢?

 最后,曾国藩注重心态建设。曾国藩努力学习,也善于学习。他非常注意在书本和世事中修养性情,修正不足,修补缺陷,尤其注重心态建设。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考场上竞争激烈、官场上惊涛骇浪、战场上凶险难料。他把调适心理压力、端正心态作为江湖必杀技,努力做到处惊不变,处变不乱,处乱善断。所以,每逢乱局,他基本上都能化险为夷,逢凶化吉。

 比如,在清剿太平集团的战事中,他曾因战役失败而三次自杀。历来崇尚“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真的想一死了之吗?不会的!这是他取得同情、避免受贬、保持名节的理智举动,也是他心如止水的三次反照。

 

 综上所述,曾国藩智商(IQ)平平,情商(EQ)高峻,故能成大事。其实,世间无比愚蠢的人和绝顶聪明的人都是少数。无比愚蠢的人是难以成事的;绝顶聪明的人如果把聪明用错地方,必会害人又误己。正是因为全面贯彻“情商战略”,“文理太浅”的曾国藩才开了窍,被左宗棠讥讽为“于兵事始鲜悟处”的曾国藩才治军有方,“智力平平”的曾国藩才为常人所不及。曾国藩从情商中受益匪浅,在《曾国藩家书》中,他不厌其烦地向同辈、后生们强调“情商”的重要。

 曾国藩的“情商战略”,也可以用“中庸之道”来概括。不过,这些在美国人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的眼里,美其名曰“成功学”。世界之大,中西文化有异,一理相通是也。

 

【透视曾国藩】博文连载:

博客周年“请出曾国藩”          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曾国藩是湖南人吗?    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揭秘:曾国藩的乳名和诨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