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瓣

标签:
pplong转载 |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
如此秀丽雅致的花儿居然配了个这么粗糙的名字,是不是觉得很意外?
老鸦瓣也是报春的使者,是早春时节首批开花的植物之一。它不畏料峭的春寒,一嗅到春的气息就悄然无声地绽放,向人们预报春天的到来。在许多花还没浓彩重墨登场之前,老鸦瓣给人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春天来了。季节转换,有时就是从对一种朴素植物的醒觉开始的。
有关老鸦瓣这一名称的最早记载,源自清代吴其濬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老鸦瓣生于田野中,湖北谓之棉花包,固始呼为老鸦头。春初即生,长叶铺地,如萱草而屈曲索结,长至尺余。抽葶开五瓣尖白花,似海栀子而狭,背淡紫,绿心黄蕊,入夏即枯,根如独颗蒜……”。虽然文字描述“开五瓣尖白花”与老鸦瓣的6片花瓣实际不符,但是文字描述的其他特征,完全与老鸦瓣植物学特征相吻合。海栀子即单瓣栀子花。老鸦瓣是其根如独蒜,形似鸦头,于是开出的花叫老鸦瓣,呼花为瓣实在叫得随性,叫得粗放,叫得山野气四溢。
老鸦瓣
相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本草历史,老鸦瓣得名的历史显然不够久远,但这种植物存在的历史是不容置疑的。据专家考证,在老鸦瓣这个名字之前,这种植物可能经历了一系列名字的变迁,包括从“贝母”,到“山慈菇”“光茨菇”等漫长的变迁过程。
贝母在历史上曾为多种植物混用。晋代郭璞在为《尔雅》注疏中提及一种贝母:“根如小贝,圆而白华、叶似韭。”他所介绍的贝母,从分布、形态等方面综合考虑,应该就是现在所说的老鸦瓣。后因老鸦瓣的鳞茎含秋水仙碱等毒性物质,被从贝母类药材中剔除。这段历史在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有记载:“贝母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龙精,不入用。若误服,令人筋脉永不收。用黄精、小蓝汁合服立愈。”
“山慈菇”(也作山慈姑、山慈菰)一名,最早见于唐朝陈藏器所写的《本草拾遗》:“山慈菰根,有小毒,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摩傅之,亦剥人面,除皯黯,生山中湿地,一名金灯,花叶似车前,根如慈菰。”宋代《大明本草 》记载了一种“团慈菇”:“零陵间又有团慈菰,根似小蒜。”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药用的山慈菇,一般是采用杜鹃兰、独蒜兰等植物入药,而非老鸦瓣了。
老鸦瓣
老鸦瓣的名字很粗犷,但这种植物其实比较弱小,植株的高度一般在10-25厘米之间。老鸦瓣叶子是两条窄窄的线性叶,在地上随意舒展,叶片呈长条形,长度一般在10-25厘米之间,宽度通常在5-9毫米左右。两片叶子中间抽出一根细细的花茎,通常不分枝,在靠近花的一端还有两片“短叶”,但那不是叶子,而是花的苞片,苞片狭条形,长2-3厘米。
能契合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般明媚的植物,非老鸦瓣莫属。乍看老鸦瓣像葱兰,不过没有葱兰的密集气势。短小的花葶托着单朵6瓣的白花,呈狭椭圆状披针形的花瓣生得腼腆,有兰花的高雅气质。花朵上表面是很亮的纯白,花瓣背面有丝丝淡棕或曙红条纹。雄蕊3长3短,花丝无毛,中部稍扩大,向两端逐渐变窄或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窄;子房长椭圆形;花柱长约4毫米。花蕊处这一小团恰到好处的绿黄,让花朵在内向的同时又带点俏皮。这样的配色素雅恬然,植物世界果然神奇。
老鸦瓣的花瓣具有昼开夜合的特点。在太阳初升露水未干时,花瓣还没有完全开放,似朱唇轻启,欲语还休;腮边一抹微晕初染,粉面含春,无限娇羞。伴随着阳光逐渐强烈,老鸦瓣便逐渐敞开了心扉,一朵朵直直地向着太阳,等到下午阳光减弱,它的花瓣也会慢慢地重新闭合起来。
老鸦瓣
老鸦瓣的植株与习性都十分有特色,它以地下的鳞茎度过冬天,早春回暖的时候,它就会先抽出两枚叶片,再从叶片之间生出一个花苞来。老鸦瓣生长期短,自生根开始至第二年果实成熟,生长期仅为7个月左右,而从叶长出地面至果实成熟仅100天左右。老鸦瓣展叶期与现蕾期时间间隔很短,显现出生殖生长的紧迫性。
老鸦瓣只在晴天的时候开放,阴雨天的时候花苞几乎完全闭合,这与它们能够适应早春时节的低温有着密切关系。晴天的时候不仅温度会提高,传粉者也同样会更加活跃。早春时节,落叶树还没有生长出叶子和花,阳光透射到森林的下层,老鸦瓣抓紧这个空档期间,快速的进行抽叶、开花、传粉。阳光为老鸦瓣的发育提供了足够的光线和热量,而老鸦瓣选择这段时间开花也避免了与乔木竞争传粉者。在乔木生长出叶子,将光线完全遮蔽之前,它们早就完成了传粉和结果。之后,老鸦瓣的地上部分就会慢慢地枯死,以地下鳞茎休眠,对抗炎热的天气。
当老鸦瓣准备开花之前,它们好像彼此都沟通商量过,想要在同一时间展现出最妖娆的身姿,于是我们就能看见那成片成片的带着紫红色纵纹的花儿。在老鸦瓣的花季,其花瓣的底部点缀着点点的鲜黄,合着背面浅印的紫红色纵纹,春风拂来,显得灵动而美丽,如梦般,一点也不逊于世界的花王。每当授粉成功后,老鸦瓣直挺的花葶也仿佛是如释重负般,伏向地面休息去了,同时果实也在地面上发育直至成熟。
老鸦瓣与传粉者食蚜蝇
植物大都是中药材,老鸦瓣也不例外,它以极高的药用价值在中药界享有盛誉。它的鳞茎供药用,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其中所含有秋水仙素更是被现代医学认为是抗肿瘤、痛风的有效成分。另外,老鸦瓣还可以保护人体的肝脏不受病毒的侵害,以及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可见这种植物的的确确是具有着强大的能量的。
不过正如古人云,“是药三分毒”,老鸦瓣也是“毒花”药草中的一员。《中国药典》的介绍,老鸦瓣的毒性比较强,因而它们的治疗使用量很可能和中毒量极为接近,大剂量甚至还会触发死亡,这也是老鸦瓣的特殊所在,如果用好了它们就是治病救人的解药,一旦用量控制失误的话,它们就成为了一剂毒药!就有人把老鸦瓣当成野葱、小根蒜之类的野菜采食,结果出现中毒情况。
老鸦瓣的鳞茎含秋水仙碱、乙酰秋水仙碱等物质,它们毒性很大,食用后会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衰竭、虚脱等症状。所以路边的野花最好不要采,观赏一下就好。
很多人用诗词来表达自己对老鸦瓣的喜爱。有一位诗词爱好者这样描写自己看到的老鸦瓣:“出身名贵老鸦瓣,隐居幽境毛地梨。百合凝芳花六锦,慈菇聚酯叶双霓。”在作者的眼里,老鸦瓣的美丽和其他花朵是一样的,甚至超越于其他花朵的清新和脱俗。这里的慈姑指的也是老鸦瓣,是老鸦瓣的别称,作者将大部分的笔墨都集中在老鸦瓣的描写上,可见老鸦瓣在作者心中不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
在科学网上,也读到一些博友所写的赞美老鸦瓣的诗词。刘波写道:“怪名之野草,两叶一枝梢。日出花开早,不负春光好。”寥寥数语,将老鸦瓣的名称、性状特征、早春开花等都描述了一番。刘万东也有两首写老鸦瓣的诗词,其一写道:“原生华夏郁金香,杂草闲地蔓生长。老鸦瓣开慈菇出,荒年备足救命粮。”对其产地、生长特征、鳞茎中富含淀粉等特征进行了描述。其二写道:“剪刀二月初磨快,掠地低飞先试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老鸦出土来。”写出了老鸦瓣赶早开放的迫切感。
老鸦瓣
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所代表的独特寓意和内涵,老鸦瓣也有自己独特的花语和内涵。老鸦瓣代表的是朴素和简单,没有任何装饰,淳朴而又贴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