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经验.评价 |
从实践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和方式包括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育写作、专业阅读、校本教研、学习培训、关键事件、磨课赛课等。分析这些方式可以看出来,有些方式是独立存在的,有些方式则能够勾连起其他多种方式,比如教育写作。
教育写作既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路径,同时也能够通过与其他路径相关联而产生更加强大的成长效益。比如自我反思,这种成长方式实现的路径有很多,但教育写作是最稳定、最深邃、最有效的一种,可以说教育写作是自我反思产生和实现的最重要方式。至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专业阅读、校本教研、学习培训、磨课赛课等,如果没有教育写作作为后续的巩固和补充,其产生的效果和效益必定会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写作应该是其他各种成长方式的继续和纵深,是对其他路径的提升和促进。由此,教育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关键方式和独特路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走上教育写作的道路呢?大概有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兴趣习惯是源动力。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具备专业成长的优良基础,天然就有记录个人生活、梳理实践经验和提炼教育成果的观念和和意识。他们往往钟情于文字的俊逸和深邃,善于从写作的寂寞和枯燥中发现乐趣,并在不断地写作中获得精神和能力上的满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带婴儿般的自我表现欲,都喜欢借助某种方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生命辉煌展示给他人观看,而写作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我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过一段经历:那时,我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母亲的要求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斤点灯用的“洋油”(那时候村里人对煤油的通俗称呼)。回来以后,母亲让我帮她记下来这件事,以便知道这一斤油可以用多久。于是,我在客厅的墙壁上用粉笔写下了一句话,说明白了哪年哪月买了多少“洋油”。当母亲看到这些歪歪扭扭夹带错字和拼音的“作品”时,一边惊呼一边拽来好多人来观看。至今,我依然记得那份骄傲和兴奋。后来,这幅“作品”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每个来我家的人都会啧啧夸赞一番。也许,当一个人掌握了文字之后,那份与生俱来的表达欲望便有了出口和依托——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写作者。只不过,随着时间与岁月的推移,很多人把精力放在了忙碌更重要的事情上,从而忽略或淡忘了写作的愿望。而那些依然具有写作兴趣和习惯的教师,只不过是较好地保持了人类最初的表达冲动而已。
具体意义是驱动力。课讲得很好,教学成绩很高,教育经验丰富,但却没有能力把这些教育实践成果表达出来。这既是当下诸多名师的公共短板,也是阻碍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主要瓶颈。从当下的教师写作情况来看,能够自始至终保持写作习惯的人极少,绝大多数人都在岁月的冲洗下成为了行动者,而非写作者。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情境或境遇之下,很多人会重新认识到写作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的写作愿望就有可能会被重新唤醒,写作行动也就有可能会重新获得启动。
概括来说,能够给“忘却写作”的教师重新注入驱动力的,主要有以下三种“需求”:一是现实需求,当教师晋升职称、业务评选等需要论文时,教师可能就会为了达成目标而重新走向写作;当教师成为名师或功成名就时,就要面临向他人传递经验和成果的任务,他们可能会为了准备主题讲座、成果推广材料等开始重拾写作。二是认可需求,也有一些教师,忙忙碌碌走过很长的教育实践之路,在某种场合(比如同学、同事聚会)中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有了奋起直追的念头,此时文字就有可能成为首选的工具,写作就有可能成为奋斗的“武器”。三是成长需求。除了以上具体而现实的直接因素外,绝大多数教师会在成长受困时走向写作之路。比如为了突破成长高原期,借助文字获得力量和可能,等等。
关键事件是推动力。尽管走上教育写作的起因和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保持了人类最初的本性,有的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有的是出于外在的压力,有的是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殊途同归,当一个人开始了教育写作后,如何保持写作的激情和信心,让教育写作不仅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而是成为教师热爱生活、记录生命的方式,就成了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这个时候,借助关键事件或者创造关键事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关键事件,就是能够在节点上推动事情发展或改变事情走向的事件。就教育写作来说,文章发表就是其中最常见、最有价值的关键事件。每一个写作者都会有让自己的作品受到更多关注的愿望,而发表无疑是最常见、最佳的方式。有很多写作者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开始逐渐走向迷茫和懈怠,如果长期不能获得动力支持,就有可能选择放弃。而如果在此时此刻,自己的文章在正规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无疑将会给写作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奖励。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一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往往就会源源不断地发表文章。这就是因为文章发表这一关键事件激发了写作者的信心,就会越写越有激情,越写越追求精致,文章发表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当然,文章发表是关键事件,但关键事件绝不仅仅是文章发表,重要他人的鼓励、伙伴间的邀约、关键时刻的价值感等,都属于关键事件的推动力量。(作者:王维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