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观赏石鉴赏三步曲

标签:
转载 |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
观赏石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天然石体,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观”是直观感觉,“赏”是心灵感悟,是一个由表及里、小中见大的认知过程。
我国观赏石品种有120多种,有玉质金声的灵璧石、园林奇葩的太湖石、清幽淡雅的雨花石、雄奇陡峭的英石、千姿百态的三峡石、古朴典雅的黄河石、灵秀飘逸的菊花石、五彩缤纷的红河石、风蚀杰作的风凌石、山水物象的大理石、冰清玉洁的玛瑙石、雄浑粗狂的泰山石……等等,都是天赐国宝,石之奇葩。
那么,如何鉴赏观赏石呢?笔者认为,鉴赏观赏石可大体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品级界定。
精品,质、形、色三要素俱佳,方为精品;
珍品,精品+纹或韵俱佳方为珍品;
神品,珍品+形或纹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好;
极品,神品+深刻的文化底蕴;
绝品,极品+完美无缺,世所罕见,绝无仅有。
形:形为石之体,一石到手,先观其形,瘦、漏、透、丑属于形的范畴。
色:色为石之容,色调丰富,色泽纯正为好。黑与白的搭配当为首选,这是由于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水墨山水画技法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色彩艳丽不是不可以,只是色彩必须纯正,红者,赤色入荼;黄者,色黄如蜡;紫者,闪耀如晶;墨者,颜如墨玉;绿者,苍翠欲滴。颜色不可杂乱无章。
质:质为石之魂,是石的内在之美,石质细腻、如膏如脂者为好石,表面光滑、手感圆润者为好石,质地坚硬、敲之无损者为好石。
纹:纹为石之韵,纹理自然流畅,清晰逼真,变化越丰富、越参差不齐、越有韵律感,越具有观赏价值。
观赏石按百分评价,一般而言,形30%,质20%,色15%,纹10%,意蕴15%,座5%,命题5%。不同石种在某些方面有较大差别。
观赏石品级界定:60~70分为精品,70~80分为珍品,80~90分为神品,90~95分为极品,95~100分为绝品。
第二步:文化内涵。
观赏石的历史文化悠久。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是石头,最早的饰物是石头,人类的文明史始于石器时代,用石制作生产工具、装饰品、工艺品,古今一切利用石头及由石形成的感触,经人们长期归纳整理,构成今天石文化的基本内容。“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点石成金”的神话传说已赋顽石以灵性,由此形成了石崇拜现象。
观赏石的自然信息丰富。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天地日月,远山近水,飞瀑流泉,晨雪夜雨,市井百态,春花秋月,飞鸟栖禽,走狗狡兔……一石一世界,一石一亘古,把每一方观赏石的知识点作简要概述,如,典故要对其故事作简要概述,引发人们对典故内容的熟悉,对意义的理解;动物、植物要界定清楚名称,对重要特点略加介绍,让人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观赏石的自然信息知识化、具体化,才能使观赏石文化走向大众化、走向普及。
观赏石的美学价值极高。任何一块观赏石都是独一无二的,细细品位,可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震憾和无穷情趣,感悟“天人合一”的神奇和无尽神韵。因此,观赏石的命名要画龙点睛,石、座、名要三位一体,好的命名要实现主题、意境、美感、祥韵等文化内涵的有机统一,体现天地人、情景物、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使人激发想象、睹物思情、浮想联翩,一方好的观赏石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道风景,一段回忆,她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博学的书,不凋的花。
第三步:象征意义。
天赐雅石,人赋妙意。石不能言最可人,她无欲、无为、无求,随遇而安,却凝结着人们的审美理想,所以,古代王者宁愿拿几座城池换一块小小的玉石。人们收藏鉴赏各种观赏石,事实上就是在寻找和印证自身人格的光辉,所以“君子佩玉”。
观赏石美在哪里?既美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美在她与人的交流,美在人类赋予她的思想、灵魂甚至生命,正是文化的渗透,人们从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块冥顽不化的石头获得了精灵跳脱的生命,使观赏石展示出深层的人文景观与人文精神,也使观赏石以一种更为柔韧的生命力融入人类文化历史。
鉴赏观赏石一定要解读出象征意义。观赏石都具有寿、坚、安、实的品格,但每一方观赏石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美学内涵和思想内涵,即使同一方观赏石在不同观赏者眼里又有着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解读,这就是观赏石的魅力所在,因此,鉴赏者一定要把个人的兴趣、理想、情感等象征意义挖掘出来,没有文化的滋养和哺育,赏石文化只能是一纸空文。
赏石之道,入门容易得道难。为提高赏石水平,我们还要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学习有关历史、宗教、美学、地质学、国画、书法以及诗词歌赋等方面的知识。石道无涯,赏石者要逐步达到目鉴、品鉴、笔鉴、悟鉴四种境界,“目鉴”是直觉感受,“品鉴”是理解意境之美,“笔鉴”是有意到韵、有妙到玄的书面表达,“悟鉴”是人石交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对极品与绝品来说,水平稍高的赏石者可以达到石人和谐、融为一体的感受,悟出一般人看不见、想不到和品不出的美妙境界。
https://www.meipian.cn/goe4w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