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银花

(2021-05-12 08:12:34)
标签:

转载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金银花

金银花

五一过后,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金银花也开始绽放了。

金银花,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它的正名叫“忍冬”,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经过一两天之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也有人喜欢叫它——鸳鸯草、鸳鸯藤,因为它从来都是一蒂两花,成双成对出现,如雌雄相守相伴。作为中药材金银花指的是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

话说在宋徽宗年间,因为蔡京、高俅专权,使得天灾和人祸并行。因为物质匮乏,苏州太平山白云寺的和尚们只能靠挖野菜来维持生活。一日,在上山挖野菜的过程中,和尚见到山上生长的蘑菇不仅肥大还颜色鲜艳、质厚光滑,便采了一些回来煮食。但没过多久就有不少和尚吃了些蘑菇后腹痛难忍恶吐昏死。

这时有个和尚想起,当年寺中的豫章和尚云游时,曾用鸳鸯草治毒疮。于是,便上山采来鸳鸯草,煮好后就给那些中毒的和尚服下。结果喝了鸳鸯草汤的人得救了。南宋的文学家洪迈在他所写的《夷坚志》中就有这段历史的记载:“中野菌者,急采鸳鸯草啖之,即今忍冬也。”故事中所说的鸳鸯草就是今天介绍的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这种植物了,但直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才第一次出现金银花的名字,在此之前都叫它“忍冬”。“忍冬”名字的由来,与这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有关。《神农本草经集注》说它:“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本草蒙筌》也说:“忍冬,凌冬不凋,名由此得。”也就是说,它的叶子经冬不凋,直到开春以后,新叶长出,老叶才慢慢脱落,为了突出强调其耐寒性强的生长特性,就有了“忍冬”这个名字。除了“忍冬”外,《圣济总录》称其为“耐冬”,另外,它在中医学药典里还有“忍寒草”、“忍冬草”、“忍冬藤”、“耐冬藤”、“过冬藤”、“忍冬花”、“忍冬藤花”、“忍冬蕊”、“忍蕊”等名称。

明代《救荒本草》讲述了“金银花”与“忍冬”之间的关系:“金银花,《本草》名忍冬,一名鸳鸯藤,一名左缠藤,一名金钗股,又名老翁须,亦名忍冬藤。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辉县山野中亦有之。其藤凌冬不凋,故名忍冬草。附树延蔓而生,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叶而青,又似水茶臼叶,头微团而软,背颇涩,又似黑豆叶而大,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白色,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这种灌木的小枝细长,中空,幼枝呈红褐色,上面密布着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叶子纸质对生,形状以卵形、矩圆状卵形为主。由于它匍匐生长的能力比攀援生长能力强,故更适合于在林下、林缘、建筑物侧面等处做地被栽培;还可以做绿化矮墙;也可以利用其缠绕能力制作花廊、花架、花栏、花柱以及缠绕假山石等等。优点是它的茎蔓生长量大,管理粗放;缺点是蔓与蔓互相缠绕,地面覆盖经常高低不平,使人感觉有点杂乱无章。

金银花通常在初夏的时节开花。它的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外面黄白色或淡绿色,密生短柔毛。花萼细小,黄绿色。开放的花朵有细长的花筒,花冠唇形上唇四浅裂。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它的雌蕊的柱头和雄蕊也很长,其中雌蕊一根,雄蕊5根,附于筒壁,黄色,长度都超出花冠之外。

张恨水说,金银花之字俗,而花则雅。金银花的花期不算久,但一波一波也有不短的时间,花不大,轻盈飘逸,枝缠蔓绕,连绵不绝,让人联想起博尔赫斯的《礼物》:“如此幸福的一天。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蜂鸟停在忍冬花上,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是一种美丽的观赏花卉,小花朵朵,黄白两色交错,如果在金银花棚架下乘凉,赏花闻香,则会趣味无穷。清代王夫之有《金钗股》一诗:“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参差随意染,深浅一香薰。雾鬓欹难整,烟鬟翠不分。无惭高士韵,赖有暗香闻。”此诗的标题“金钗股”,即金银花。其中一联写金银花含苞待放之状以及花的颜色,二联写金银花的形态和香气,三联写金银花的藤蔓,四联加以评论和总结,说金银花不愧有高士风韵,因有暗香徐徐传来。

清代的蔡淳的《金银花》诗则写道:“金银赚尽世人忙,花发金银满架香。蜂蝶纷纷成队过,始知物态也炎凉。”此诗说,金银对人们有着巨大的诱惑,人们为了获取它而费尽心机。金银花美丽,白色、黄色的花朵布满整架,清香四溢,引来蜂蝶结队成行,原来自然界也充满着嫌贫爱富、追名逐利炎凉之态啊。作者借咏金银花之机,巧借其花名金银这一特点,,表露了对世俗物欲横流的愤懑之情,是一首有寄托之意的咏物诗。杜达也有类似的一首《金银花》:“声名非足羡,臭味独堪亲。心苟能无欲,花原不累贫。芬芳聊永日,黄白岂神通。试煮贪泉酌,知难易性真。”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金银花最早栽培记载见于宋代《苏沈内翰良方》,其中称“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许多地方县志也有记载,如清光绪二十二年《费县志》称:“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由此可知,金银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金银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以不同的部位入药的。宋代以前只用茎、叶,以花入药始于宋代,清代之前则茎、叶、花同等入药;贵花而贱藤始自清代。清代之后,人们对于金银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逐渐认识到产地不同的金银花,所呈现的功效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于是开始将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分别冠之以不同的名称加以区别。比如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的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就对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做出优劣之分:“金银花,产河南淮庆者为淮密,色黄白,软糯而净,朵粗长,有细毛者为最佳。禹州产者曰禹密,花朵较小,无细毛,易于变色,亦佳。济南产者为济银,色深黄,朵碎者次。毫州出者朵小性梗,更次。湖北、广东出者,色深黄,梗朵屑重,气味俱浊,不堪入药。”另外金银花还有“苏花”、“南银花”、“东银花”等品种,分别是指产地来自于江苏、河南和山东等地的金银花。

目前,中国作为商品出售的金银花原植物总数不下17种,商品药材主要来源于栽培品种,以河南的“南银花”或“密银花”和山东的“东银花”或“济银花”产量最高,品质也最佳,供销全国并出口。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作为茶饮最早出自于清代,《本草求真》“金银花”条中提到:“江南地方,以此代茶。”《植物名实图考》也有记载:“吴中暑月,以花入茶饮之,茶肆以新贩到金银花为贵,皆中州产也。”

从茶饮的角度看,品质最佳的金银花非封丘金银花莫属。封丘金银花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北宋崇宁年间就被列入宫廷贡品,宋徽宗赵佶曾作画记之,御赐于封丘陈桥镇重修“药王庙”之时。封丘金银花具有“花条头大而修长,绒毛密而显见,骨茬硬而有肉感,清香味浓而悠长,淡黄绿色佳质纯净”之特点。不少制茶厂都选址在封丘,就因为这里制作出来的金银花茶首屈一指。

龟苓膏也是夏天必备的去暑甜点,除去其中的龟板和土茯苓,其它的成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比如今天所讲的金银花。龟苓膏具有滋阴润肺、清热解毒的作用,并且吃起来十分爽口,金银花的作用功不可没。金银花本身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加之淡淡的甜味把药材的苦味都中和起来了。如果再配之炼乳和蜂蜜,味道会更好。

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春末夏初,是金银花盛开的季节,每每经过一丛金银花,总能感受到那醉人的香气,沁人心脾。金银花的花语是诚实的爱和真爱的意思,有着“鸳鸯成对”和“厚道”的寓意。对世人有如此贡献的金银花,确实够厚道的。(pplong的博客)

我的更多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