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

(2021-03-06 07:34:32)
标签:

转载

分类: 呐喊.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教育走进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自然格外引人关注。现就报告中涉及教育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解读如下。

 

1、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部分——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首先是由高学历的人口组成来支撑的。20年前的2000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7.18年限低的主要原因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低。20年来,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国家大力发展高中及以上教育,现在很多地区的高考毛入学率都已经达到80%以上,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走向了普及化的道路。这几年国家在不断扩大高职招生录取人数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相信再过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将会再上新的台阶。

 

2“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不同区域教育托底工程有效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显著。去年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因为疫情而开展的线上教学和网上面试工作,没有那个地方的孩子因为基础设施不到位而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体系已经构建起来。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基本的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新要求。而这一要求将具体地落在何处?自然是教育的内涵发展上,要从知识本位的教育转向立德树人的教育,要从单纯关注智育的教育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让教育的的起点更高、质量更好,为国家培养的人才更加全面。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这段话是对“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的继续解读。如果说“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从横向层面对教育的具体要求,则上面这段话则是从纵向层面,对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明确了各学段教育在本年度应该着力攻坚克难的关键点。

就拿学前教育来说,由于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政府对学前儿教育的投入不足,关心不够,学前教育的校舍、场地、师资等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十九大以来,政府在此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但这是个长期的工程,必须久久为功才能才是改变现状。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责任,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让不同地区、让城市和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都能优质均衡,所以缩小地域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保障教师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段话阐述了“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的相关保障措施。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有利于规范我们的语言文字,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语言文字的生命力。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中央和国务院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要求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实现这个目标任重道远,必须抓紧谋划,积极实践,从教育内部,建构横向的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从纵向层面,构建大中小幼一以贯之的评价机制;从教育发展全局,构建起政府、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各司其职的协同评价和育人的新机制。

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目前各地依据自身的教育基础,所采取的措施各不相同,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有新的进展,让这些为当地城市发展付出了辛勤汗水的劳动者的子女有更多的获得感。高考至今依然是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举措,但现在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子想通过正常的考试进入名校的机会并不多,通过政策倾斜让各地的学子都能看到希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促进社会公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部分——

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超大规模就业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就业是我国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联系着千家万户,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是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为了给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在“保就业”和“增就业”的基础上,还要设法提高就业者的收入,为实现经济转型以及保证未来我国成为一个成熟经济体的常态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pplong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