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家访言谈要则

(2020-12-04 14:46:58)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校共育

(一)

毛老师走进了学生露露的家。露露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良,对老师同学都很有礼貌,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可是她胆小怕事,害怕艰苦。这些优点和缺点,毛老师认为同她生活的环境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露露的父母都是工程师,她家里还请了保姆,专门照顾露露。毛老师分析了这类家长的内心活动和特点:有较强的自尊心,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对子女的文化知识素养要求相当高。于是,一次热情洋溢的谈话开始了。

毛老师首先赞扬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进行辅导,使露露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优良,接着也表扬了露露一贯的文明行为,说明这些都是家长言传身教的结果。

听说自己的孩子智慧在萌芽,品德在形成,家长的眼里闪着喜悦的光芒。

乘着他们的愉快情绪,毛老师又说:“应该说露露的学习基础是很好的,将来是很有培养前途的,但怎样才能使她成为真正有出息的人呢?’我们既要立足现在,又要放眼将来。给孩子必要的生活上的照顾是应该的,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好了,只能使她害怕艰苦,好逸恶劳。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生活上过多地依赖别人,会使智力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不良影响,对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的提高也都是极为不利的。再说,孩子不可能一辈子待在父母身边,一旦踏上社会,碰到艰苦的环境,如果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思想上,情绪上就会感到十分苦恼。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造就人,古今中外有成就,能负重任,对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的人,大多是经受了艰苦磨炼才取得成功的。家长能不能在这一方面为露露创造一些条件呢?

一席肺腑之言,使家长感到,老师是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的前程着想,看得远,爱得深,当即表示愿意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的这方面教育工作。不久,他们辞去了保姆,并让露露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

毛老师这次是“应邀”踏进小谭的家。

她新接一个班,班上有个小谭,是高干子弟,胸无大志,厌恶学习,各方面表现都很差。他那身居要职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置若罔闻,而且对老师的态度相当傲慢,从不参加家长会议。怎么做好这类家长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教育态度呢?接班后开始一段时间,毛老师故意不到他家家访。小谭的家长感到奇怪,就叫孩子传话:“什么时候叫你们毛老师来家里谈谈。”毛老师回话:“告诉你妈妈,什么对候你家里没有客人,我就来访问,免得往返浪费时间。但是,得约几个时间,让老师有挑选的余地,你也知道,老师很忙。”小谭的妈妈听后笑了:“你们的毛老师挺厉害,请她明天晚上来吧!假如有其他客人,我专门接待毛老师好了。” 就这样,她来了。小谭妈妈热情地把毛老师请上楼去。

一开头,小谭妈妈就发了一通议论,说自己孩子怎么怎么才好,最后说:“我们当兵的脾气爽快,从来就不包庇自己的孩子。”其实,她说的话中没有一句是涉及小谭的要害的。毛老师认真地听,脑子不停地思索、分析着她话中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哪些是可以用来突破,做工作的。毛老师觉得,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对这样的家长,既应该尊重他们,也不能回避必要的思想交流。于是,她诚恳地说:“你这样直截了当地谈谭××的错误缺点,具有军人豪爽的风度,使我很受教育。有你这样的家长配合,更增添了我教育好谭××的信心.”听到了毛老师的赞赏,家长心里甜滋滋的。毛老师接着说:“既然你那么爽快,我也直言不讳地跟你一起研究几个问题。”

于是,她把小谭一个又一个问题讲了出来,透彻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说:“……比如孩子回家做作业,家里无人过问,这怎么行呢?

“那大概是我出去了,我在家,料他也不敢!”其实她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

毛老师又谈到家长会的事:“上次班上开家长会,你没有来,我想大概是工作忙的缘故,可是谭××却说‘妈妈陪客人到城隍庙去了,而且还说‘我妈妈从来不参加家长会,我批评了他,我说领导同志也常常亲自参加家长会,你妈妈怎么会无故不来呢?”小谭妈妈一听话的分量很重,又是经过调查研究的,也就不吱声了。

访问结束,小谭妈妈十分热情地把毛老师送到弄堂口。回到家她对小谭说:“今后开家长会,早点通知我!

(三)

家访,会因教师不同的谈话方法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是,普遍性总是寓于个别之中的。我们从毛老师这两次成功的家访中可以得到些什么启发呢?

1、准备要充分,目标要明确、单一。家访的任务通常有三: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多了解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多和家长一起研究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据此,家访言谈便可分为两类暑一类是提供和收集信息情况的,一类是在交流情况的基础上说服家长并促成其采取某种行动的。所以,家访前要做好事实材料和思想材料的收集整理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学生的在校表现,要全面而具体,做到能随口举出事例来。其次是教师据此形成的对学生的评价(观点)。再次是教师对家长的要求或建议多以及对这个要求或建议的合理性论证。如果你主要是去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的,则要拟好提出的问题并记熟。毛老师两次家访的准备充分,从其言谈的从容便可以想见。    

教师往往是按计划安排家访的。所以,一次家访目标要明确、单一而具体,不要“贪大求全”。毛老师访露露家,只是让家长看清自己孩子的缺点,有配合老师共同教育的意向。她访问小潭家,只是想让对方初步懂得应该尊重教师,并引起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注意。

2、分析访问对象,决定谈话方略。像露露的家长,有教养,重视孩子的学习,尊重教师的劳动,毛老师就与他们热情洋溢地谈。这类家长明情达理,所以就不用多分析,而是把他们的眼光引向孩子的未来多和小谭的妈妈说话,毛老师的方略则是诚恳中带着刚强,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教师的尊严。你“爽快刀,我也“直言不讳”,你偏袒孩子的错误,我就透彻地分析孩子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你不重视家庭教育,使你不得不折服,感到在教育孩子方面,教师和家长是不存在利害冲突的。

3、从正面称赞入手,创造良好的言谈环境。戴尔·卡耐基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要让露露的家长正视女儿的缺点,承认自己“照顾过分”的错误是件痛苦的事,所以毛老师首先称赞家长重视辅导孩子的学习,又把孩子一贯的文明行动归功于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响,说得对方眼里露出喜悦的光芒,而后言归正传。她跟小谭妈妈的谈话也是从赞赏对方“具有军人豪爽的风度”开始的,并说使自己“很受教育”,  “有你这样的家长配合,加上那么好的教育环境,更增添了我教育好谭××的信心。”让她看到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觉得自己重要,她就欣欣然变得态度宽容,乐于做一个好听众了。

4、避免与对方争论。毛老师还没开口,小谭的妈妈就“爽快”地数落起自己的孩子。而毛老师认为她的话没有一  句是涉及小谭的要害的。矛盾出现了,家长与教师对学生评  价不一致。这并不奇怪。教师往往是依据学生在校的表现来判断学生的,而家长则习惯从孩子在家的表现来评价孩子。但如果在访谈时双方争论起来,会有什么结果呢?“争论的结果,十之八九往往是以双方比以前更加相信自己绝对正确而告终的。”卡耐基又说话了,“你赢不了争论。你输了,固然是输了;你赢了,也还是输了。你可以把别人证明得一无是处,洋洋自得,觉得自已在对方面前是个大人物,然而你却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从此,他就会怨恨你的胜利。”

5、要说服对方并促其行动,你只有说理。这就是说,在访谈中要说理。特别是当你打算向家长提出某些要求时,这就意味着要他们改变自己某些既定的观点和生活习惯。例如露露家原有保姆,他们之所以请保姆是有他们的理由的。现在得辞退保姆,他们就得放弃以前的理由并要改变已经习惯的生活秩序。这不容易。你没有强有力的理由是达不到目的的,而且除了一个“理”字外,你一无所有。所以,毛老师在和露露的家长谈话时,先说对孩子照顾太过的危害性,继之以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予以证实,再端出古今中外人才的成长规律加以说明。教师替自己的孩子“为之计深远”,且论据充足,家长怎能不动心呢!

6、对家长的批评和建议要巧妙地提出来。教师可以批评学生,但不可以直接批评家长。例如小谭的家长,从不参加家长会,不尊重教师,助长了小谭的骄纵自大。怎么批评法?要用委婉的方式暗示出来。毛老师的辞令就非常高明:你没有来参加家长会,我的解释是工作忙的缘故。可是你儿子却那样说。所以,我批评了他。如果我批评得不对,那不是我的错。在我的观念里,“领导同志也常常亲自参加家长会”,你不会无故不来。毛老师立意在让对方改正错误,参加以后的家长会。她运用了一种技巧:把对方看成是关心教育、尊重教师的人,促发她维护自己的动机,以使她能体面地转过弯来。这样批评,绵里藏针,分量很重。

向家长提要求要用商量的口气。“家长能不能在这方面为露露创造一些条件呢?”“你能否考虑这样做?”……这样的话语意在唤起对方的自发意志,没有被迫地接受现成的东西的感觉。相反,他会觉得自己参与了新建议的构思,甚至觉得那个想法干脆就是他自己的。这样,他就会乐于施行。

7、用言辞塑造教师的自我形象。看了毛老师家访的事例,她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她不正是通过自己的谈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的学识,她的智慧、她的思维,她的能力、她的精神气质、她的格风品貌、她的自信心,她的责任感吗?

有人这样告诉教师,你要在家访言谈中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称职,让家长认识到这一点,他就会信任你,佩服你,对你言昕计从。“要表现出你对学生的热爱。为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而由衷喜悦,为他们的一时退步而痛心疾首。要表现出你对学生的熟悉:谈起班级情况来头头是道,对学生性格,德智体美劳发展水平,优缺点了如指掌,向家长介绍学生情况时从不失实多要表现出你驾驭班级的能力,要让家长觉得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永远是充满信心,从容镇定。”——这不就是一个热诚,负责,能力强,经验足的叫人放心的教师形象吗!作者:教育繁星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