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家长学校 |
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常把学业成绩不理想,或者品德修养有问题的孩子称为“问题孩子”。这类孩子在教育者心中大概就是不正常的孩子、差生、没有发展前途的人。
如果说用这个标准来看,那么,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城,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开了一家制造电器设备的小工厂,母亲受过中等教育,非常喜欢音乐。这个和睦、愉悦的家庭中,亲人们都深爱着小爱因斯坦,但是都为他的智力担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两岁才开始说话,四岁话还说不清楚。六岁进学校,每讲一句话前都要先认真思考、小声嘟囔一遍才敢张嘴。除了数学,其他成绩都很一般,老师们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等等,还会公开骂他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还怕他影响其他小朋友,竟把他赶出校门。因为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同学们也不喜欢他。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老师说“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的“问题孩子”却成了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人物。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孩子”能够成为天才孩子呢?这当然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更离不开父母的助力。
尽管外界都认为爱因斯坦有问题,但是他的父母从来都不曾歧视他。相反,爸爸妈妈还给了他更多的关爱,让他的童年愉快地度过。
妈妈在艺术上给予熏陶,不开心的时候,音乐就成了消遣的一种方式,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父亲发现爱因斯坦在数学上的特长,就给他买了不少数学方面的著作,让他自学,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
他对问题的寻根究底,以及自学的能力,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培育的。爱因斯坦不是不善于与人交往,而是他把主要的精力都用于思考和探索。有时候,他还请父亲当助手,帮他搭制别的东西。父亲支持他的这种探索和思考,因此不管再忙,总是有求必应。父子俩常玩起来错过了开饭的时间,也是从中,让爱因斯坦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对于所谓的问题孩子,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比如在学校表现不令老师满意,尝不到成功的欢乐,家长千万不能雪上加霜地再给予批评和指责,而应该雪中送炭给予关心和鼓励。这样,孩子的心理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所以爱因斯坦是幸运的,他有个好父母,让爱因斯坦在家庭教育中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缺陷,增强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始至终给予尊重和永不停止的鼓励,让爱因斯坦敢于正视自己,并且获得充分的自信心。
试问,如果爱因斯坦的父母没有小心呵护他幼小的心灵,甚至践踏谩骂他,还会有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