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4,34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伪阅读——真阅读之“真”在哪呢?

(2019-03-31 11:05:25)
标签:

守望新教育

分类: 阅读与写作

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当阅读的标准从“有没有兴趣”变成“有没有用”时,阅读就变成了伪阅读。——刘瑜


阅读就像吃饭一样,乐趣就在于细嚼慢咽,让词句的甜酸苦辣在味蕾上迴旋。你的阅读往往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具体地说,是为了“引用”而从事的功利性阅读,所以很多时候阅读就成了一个负担、一个任务,跟小孩子被强迫吃鱼肝油差不多。——刘瑜


真阅读之“真”在哪呢?就在于它让一件事成为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事。——刘瑜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曹文轩:文学教育的意义——文学阅读的魅力所在》)


“每一本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一叶暗空下的扁舟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曹文轩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


伪阅读——真阅读之“真”在哪呢?

作者|刘瑜

来源|现代大学周刊


当阅读的标准从“有没有兴趣”变成“有没有用”时,阅读就变成了伪阅读。


在一次百老匯大街边的午餐交谈中,关于阅读,我和我的荷兰同事达成一个共识:学术生涯实际上是一个摧毁阅读的过程。


从道理上来说,怎么会呢?从事学术工作,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作,我们最有条件进行大量阅读了。

  

是的,从道理上来说。

  

但事实是,学术工作从以下几方面摧毁了阅读及其乐趣:


第一,为了“研究”需要,你的阅读范围一般都非常狭窄。比如,如果你的研究对象是民族主义,那么你必须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民族主义。由于关于民族主义,有几百本书/论文已经出版,几百书/论文本正在出版,还有几百本书/论文将要出版,所以你永远不可能读完这些作品。做一个研究者,你又有义务熟知并跟踪这些“专业领域知识”,因此,你就掉进了永远不可能摆脱、而只会越陷越深的“专业”阅读漩涡。


第二,这几百本已经出版、正在出版、将要出版的著作中,哪怕其中的“经典”,大量都是极其乏味、变态、平庸的作品,你的阅读往往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具体地说,是为了“引用”而从事的功利性阅读,所以很多时候阅读就成了一个负担、一个任务,跟小孩子被强迫吃鱼肝油差不多。


第三,由于是功利性阅读,而且阅读速度还要跟出版速度赛跑,你不可能细嚼慢咽地阅读,往往捧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飞快地寻找关键词和结论——这样囫圇吞枣的阅读能有什么乐趣可言呢?阅读就像吃饭一样,乐趣就在于细嚼慢咽,让词句的甜酸苦辣在味蕾上迴旋。


所以,虽然phd,虽然社会科学工作者,多年以来,我从来不能随心所欲地读书。如果你们嫉妒我能安安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里读书,我可以放心地告诉你们,不用嫉妒,你们看到的情形,本质上和一个民工在一个车间里装卸螺钉没有差别——寻求准确定位、快速拆装并且只盯著自己眼前的一小块领域。你们羡慕车间里安装螺钉的情形吗?不羡慕吧。

  

那不是阅读,是伪阅读。

  

当阅读的标准从“有没有兴趣”变成“有没有用”时,阅读就变成了伪阅读。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系统地读一读当代小说,没时间。我还想重新一遍哈耶克、波普尔和柏林,没时间。我也想学习一遍罗马史,没时间。

  

每次走进书店,看到那么多、那么多我想看但没时间看的书,就像一个渴极了的人看到大海一样,那么多、那么多水,就是不能喝,急死我了。

  

所以,当“休闲”对别人来说意味著玩时,对我,却意味著可以随心所欲地看书。

  

一个完美的下午,对我来说,就是拿一本“闲书”(定义:与写论文、备课、辅导学生无关的书),在随便一个什么地方、以随便一个什么姿势、用随便一个什么速度阅读。

  

那感觉,简直就是一头猪看见一棵新鲜大白菜抱住就啃的喜悦。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有空就喜欢去borders坐坐。

  

Borders是本镇最大的书店,上面还有一个大的星巴克。通常我去那,都是顺手从书架、展销台上抽几本书,然后拿到楼上。每本翻第一章,不好看的,放回去,好看的,接著看,或者下回再来看。

  

这个周末,我奇迹般地拥有了两个不被任何“工作任务”追杀的下午。几乎是带著两颗奶糖去见小情人的心理,又去了borders。这两天在那里翻的书有:If this is a man(一篇讲述奥辛维斯经历的个人传记);The Assaulton Reason(戈尔骂布什的书);Remember Me(一个英国小说家的小说);How Democratic Is Our Constitution(By Robert Dahl)。《If this is a man》和Dhal那本书很好看,其他两本看了一章就放了回去。


真高兴啊,整整两个这样的下午!几乎跟去加勒比海岸渡了两天假一样。

  

其实有时候看著看著就开始打瞌睡,有时候走神开始发呆或者观察旁人,有时候看了后面忘前面,但这不影响我从中得到的乐趣。


真阅读之“真”在哪呢?就在于它让一件事成为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事。


在borders漫无目的的悠长下午里,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享受的,是这种散步式的阅读本身,还是这种散步里反目的、反意义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