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说过: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课大于天,年轻教师的课有哪些瑕疵?该怎样上?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 力度不力
三分教七分管,没有管理就没有教学。年轻教师对学生往往管理不严,学生对年轻教师缺乏经验也不认可。课上学生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坐姿不正,有的酣然入睡等等,有的学生无视教师的存在,根本不认真听讲。年轻教师缺乏管理力度,是导致学习效率低的首要原因,强化管理才能提高效率。
2 深度不深
有些年轻教师在处理习题时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题论题,对照答案讲答案。不注重答案的来龙去脉?并没有深挖学生出错背后的本质原因,讲完是治标不治本,以后遇到还是错。对课堂内容挖掘太浅,缺乏深度,只学皮毛,这是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深度挖掘才能学有感觉。
3 高度不高
所谓讲评,就是要讲错因评规律,要把一道题当十道题来讲,讲后要达到讲一题会一类,以一当十。讲解重点寻找题目的内在联系及普遍规律,进而学生通过树木来认识森林。年轻教师讲解缺乏高度,导致学生一知半解,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高度决定视野,站得高才能学的远。
4 厚度不厚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条最佳途径。年轻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对方法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麻烦的法易懂,简单的方法难学。老教师往往是百里挑一,选择简洁易懂的方法进行讲授。而年轻教师往往是教法单薄,缺乏厚度,学生难于理解,这是成绩不理想的关键原因。厚积才能薄发,名师才出高徒。
教学特色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修炼,需要积累,需要沉淀。正如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