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考察之十:回归教育本质
(2017-11-27 10:45:12)
标签:
台湾考察教育本质 |
分类: 经验.评价 |
张伟局长对呈报的台湾考察报告批示如下:这篇考察报告很好,观察细致,体会深刻,学到了人家的长处,找到了我们的不足,达到了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请编印简报。
回 归 教 育 本 质
——台湾传统文化教育考察报告
题记:大陆学校到哪里考察学习也不如去台湾,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他们的校长、老师都精通英、汉两种语言,他们的教育融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在PISA等测试中,居于前列,是一个优势共同体。
我市台湾传统文化教育校长考察组一行23人,11月13日至19日,考察了台湾6所学校,听了8位校长专家的报告,我们6位校长也做了相关情况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考察收获颇丰,在很多方面有重要启示,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找到了重要参照。
几个方面的观察:
一、总体观感。台湾教育学校像学校,校长像校长,老师像老师,各安其位,有条不紊,都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比较良好的价值观和内动力,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既有竞争更有竞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学校。小班小校,精致创新,每所学校都在发掘自己的独一无二,明道中学在台湾有16个第一。学校都非常重视图书阅览室、教师、科研三大支柱建设,阅览室是每校必到且每校不同的地方,是比较能够体现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的地方。
三、校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校长遴选是同一标准,学历达不到硕士以上积分不够是无法当校长的,没有教务、总务、课程管理各处室的历练是没有资格当校长的,当校长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要参加严格的考试、答辩、考察,合格者才有侯任校长资格,任职前要到师大接受8周专业培训,最年轻的校长也在33岁,他们走的是专家治校的路子,就连农村校长、幼儿园长基本上也是博士学位。
四、教师。在台湾教师是最受人尊重的行业之一,报考师范的学生大多是资优学生,薪水与学历挂钩,即便是农村小学、幼儿园硕士、博士教师所占比例也在一半左右。教师不断进修是提高专业素养的主要渠道,从教后非常敬业,研究氛围浓厚,诚恐诚惶、如履薄冰做教师。
五、学生。言行举止规范,彬彬有礼,校园卫生均有学生处理,垃圾完全分类,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强,自我设计自我规划的能力。台湾年轻人不存在啃老族。
六、家长。家委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学段学生入学要发给家长一本家长学习手册,学校办学遇到的困难基本上都有家委会帮助解决,家长中的问题也有家委会来解决。学校办不了、办不好的事都有家委会来帮忙处理。
七、传统教育。既传承又创新,既深入又扎实,既有正式课程又有非正式课程,譬如,北一女中班名是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公、诚、勤、毅、温、良、恭、俭、让、礼、乐、射、御、书、数、真”命名的;内湖高中的楼名、对联是学生学习《红楼梦》后征集来的;明道中学设有国学讲坛、大事在明道等;书法教学每个字后面都有评价;古诗文改写故事和剧本;学习诗歌时,要把描写同一事物不同作者、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放在一起比较赏析,洞察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情思。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读经典背范文,而是多种多样,自然融入,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八、课堂。慢工出巧匠,对比出巧思。在政大附小听了戴玉婷老师的《秋去秋来》一课,这节课要用六课时来处理,预习时在课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的,课上包括作者简介、文中的植物、生字、生词等都有学生用PPT一一作学习汇报,生词还要造句,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思考、点拨困惑、纠正偏差、服务学习,后面几节课是延伸阅读、比较学习,学习秋,要与春、夏、冬相关文章作比较,从多角度、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最后两课时是习作。北方人喜欢爆炒,南方人喜欢慢炖,同一种食材,炒菜和煲汤谁的营养价值更高,有待营养学家的研究。
九、教材。台湾语文教材选文“少而精”,一册14课左右,正是因为少,语文教学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精讲”,通过学精、学透一篇文章,真正发挥“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作用。
十、评价。台湾大学招生半数是自主招生,学业水平是门槛,综合能力是关键,在每年统考前自主招生就完成,有特长的孩子只要学业水平达到要求就能提前录取,因此,中小学学习过程记录非常详细,学习过程和结果对特定人是公开的,家长可以随时掌握自己孩子的学习动态。上级评价主要是对办学理念和课程监管,主要看计划实施和成效,时事上传,网络管理,只有发现问题才过问,没有问题一般是不会过问的。几乎没有检查和会议,让学校安安静静办学。
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在思路策略方面。在培养目标方面,把孩子当羊放和当大熊猫养结果是不一样的;在以学生为中心方面,以不打扰学生为第一原则,让孩子宁静致远;在学校治理方面,经营学校追求的是效益,管理学校追求的是满意;在传统文化方面,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背背经典、练练书画、玩玩游戏,而是自然浸润和融入;在学习典范方面,不是为了感动,而是分析典范人物的心智发展历程为孩子引路领航;在校本课程方面,生活即教育,一切皆课程,课程皆一切。不是为了编写教材、评奖、参观之用,而是培养孩子全方位的能力。当学生看到自己一个小小行动能改变别人时,他相信他能做的更多;在评价方面,过多考试检测就相当于经常摇晃一棵成长过程的小树。我们关注的不是你有多优秀,而是你是如何进步的。我们不知道你将来长成什么样子,但我们现在要给你肥沃的土壤。分数以外的事情更重要,分数是显能,其他才是潜能,课本是已知,探索才是未知。
思路决定出路,策略决定成效,用错误的甚至似是而非的思路策略,去追求好的成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二、在价值观方面。我们校长多次问及报酬问题,他们的回答让我们汗颜。奎山学校是一所百年民办老校,从来不接受家长的任何馈赠,认认真真做教育,一心一意为孩子。薪水提升的关键在学历进修、绩效的优劣。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薪水是一样的,民办学校有部分绩效奖励。老师不评职称,年度四级评价没特殊情况一般都是优秀,每年都会涨薪水。大家都热情高涨的钻研、创新,没有人谈待遇。
在台湾的学校里,老师们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我们所到的每所学校,都邀请相邻一所学校校长参与展示分享,他们把“竞争”变成了“竞合”。在这方面,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职业倦怠、评上高级不上课、讲待遇而不比奉献等等。
三、在理念方面。奎山学校是一所“以学生为本”的样本,他们扎扎实实做到了“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他们把孩子最需要、最期待、最美好、最投入、最享受的都给了孩子,最害怕的都远离孩子。学生最需要的是阳光、空气、水、亲情和营养,为了让孩子每天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每人需要10立方米新鲜空气),开空调要给窗子留三指缝隙。学生最期盼的课是下课,因此,课间是30分钟。最好的时光是睡觉,教室里有床,每个学生的座椅都可以折叠躺着睡觉休息。“为了孩子的一切”,德、智、体、美、劳诸育均衡发展,都有各自的支撑平台或载体。学生是不需要豪华大门的,因此,他们的大门是简单、破旧的栅栏,学校虽小,但有三个沙坑,六个篮球架,众多观赏、攀爬、吃果的三种树木,蹦蹦床等各式各样的玩耍器具,玩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生活,锻炼孩子的肌肉等多方面技能,因此,设有三个沙坑。篮球是放在篮球架下的网子里,学生有空随时就可以打,吴
在没看到这所学校之前,我以为“三个一切”是一句漂亮的空话,但看到这所学校后我被震惊了。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照抄照搬了西方的一些理念,看起来并不落后,但我们大多仅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墙头上,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四、在队伍方面。进入师范院校的都是资智上呈的人员,毕业从事教师工作后还会不断进修,以学历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培训主要是自培训的主动提高。
校长的遴选机制非常严格,不是硕士是进不来,没有全方位管理经历是进不来,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当校长,个个精英,专家治校。不设副校长,实行扁平化管理。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台湾教育强盛的关键,我们地方师范生源是中间水平,我们的校长主要在行政管理,学历层次、素质能力的提升缺乏主动性和机制引导。
五、在行动落实方面。体制、机制虽然非常重要,但有些事情并非不能为之,不是做不到,而是没去做或者在作秀甚至作假。明道中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譬如,课程即一切,一切皆课程。据林校长介绍,学校坚信:只有多元的视野,才能产生多元的观点。为此,学校以多元教育开启宏观视野,把“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包括竞合力、统整力、领导力、适应力、行动力、创造力、思辨力、学习力、阅读力和表达力等作为重点。在传统文化方面,学校创建的“文学步道”、“鲁班步道”、“沃土计划”、“TED”讲堂等成就着每一位教师,改变着每一位学生,散发着无穷人文魅力。特别是志工活动,有一千多人走向国际,为每一个孩子提供着“为未来做准备的机会”。这些多元的课程,开启了学生成长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正在一代代明道人身上传递着、放大着。一个学校的文学活动,演变成全球华人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纸上谈兵”,忽略了孩子头脑中是否有生活的经历。我们太注重“言传”,忽略了“身教”。
六、在传承和创新方面。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有正规课程,有非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多样,内容丰盛,不只是背背诗歌古文经典,练练书法文字,二是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让传统文化浸润在血液里。
他们继承传统不僵化,创新发展不迷失,继承与创新像两个轮子共同驱动教育奋力前行。然而,我们在传承上没有做的很到位,在创新上也不乏许多表面文章。
七、在课堂教学方面。我看到了台湾教师研究的成果,北一女中陈丽明老师的故事DNA让我眼前一亮,不论是诗歌、小说、散文等,她都用故事DNA让学生来寻找文章中的主角、事由、追求或手段、目标、帮助者、阻碍着、新平衡等,让学生用故事DNA当“公式”来发现写作的技巧,来体现和感悟作者的构思奥妙,这样的语文教学怎么能不事半功倍呢?
多年前,我就曾倡导文科理科化,就是让文科教师找寻到各科教学的DNA,由于文科教学的边界不清、标准不明,致使很多学生学的很苦很累,却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科研能让教学价值倍增。
八、在学校安全方面。奎山学校墙壁上有句话“野孩子才有春天”,学校有许多跷跷板、秋千、滑梯、摇椅、人猿泰山绳、独木桥、水上吊桥、沙坑等玩具。我们有校长问“有没有学生受过伤?”吴校长说,当然有了,走吊桥平均六个人就有一人掉到水里,有生活就会有伤害,走出家门就有危险,怕危险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出门,怕伤害就什么也不用学了,谁都不愿意有伤害,但这是无法避免的,教育孩子们注意安全,永远不要低估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真的发生了就积极帮助。其实,我们最期盼孩子掉到水里,掉到水里社会活动就发生了,呼救、施救的一系列过程都产生了,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锻炼和成长。明道中学学生在学校就诊是要挂号的,要写清病因或受伤原因,学校正式通过对受伤原因的分析来改进设施和管理。
在过度强调安全的今天,这些东西在许多学校已经绝迹。但奎山学校的老师们不以“安全”名义绑架孩子,他们相信“野孩子才有春天”。
世界丰富多彩,哲学意味无穷,台湾教育考察,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多与少、快与慢、大与小辩证关系的理解,课文多了学习每一课的时间就少了,课文少了学习每一课的时间就多了;学习速度快了造成夹生饭就是慢了,学习速度慢了弄深弄透了实际就是快了;学校太大办学效益就小了,班额小了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足够关爱教育成效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