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考察之二:教材才是教学过程真正的核心

(2017-11-22 18:21:12)
标签:

他山之石

台湾

教材

课堂

分类: 经验.评价

教材才是教学过程真正的核心

近日,山东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组织我市20位校长对台湾几所学校进行了考察学习,台湾文教材及课堂教学,引起了大家对教材作用的进一步思考。

台湾教材选文“少而精”,一册教材只有14篇课文左右。选文“淳而美”,都是些文质兼美、生活情浓、贴近生活、文学意甚的文章,可读可品,读了亲切,品了有味。在课堂教学中,语文的工具性要大于人文性。

在政大附小听了戴玉婷老师的《秋去秋来》一课,这要用六课时来完成,预习是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前四课时解决词语归纳段意课文阅读理解讨论内容分析亲身实践体会后两课时是习作。课上包括作者简介、文中的植物、生字、生词等学生用PPT一一报告预习的情况,生词还要造句,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思考、点拨困惑、纠正偏差、服务学习,学习过程采用延伸阅读比较学习的方式这篇课文学习的是,要与相关文章或事物作比较,从多角度、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的赫尔巴特,他早就注意到了,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的。这个横亘于师生之间的“第三者”,使得我们在教学之中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不但界定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学生学的任务,教材才是教学过程真正的核心。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的潜在功能只有通过师生共同发掘方能实现。

教材是教学的方向、依据和根基,教材内容设计之优劣与使用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形和学习效果。刘伯承元帅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学院的院长,他将教材建设比作“重工业”。他说,教材工作极其重要,它是育人的基础,老师拿着教材教,学生依靠教材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理论、思想等等,多半来自教材,来自教材的启发和引导。

台湾的教材使我认识到,教材的质量决定教学的质量,更决定着育人的质量教什么怎么教更加重要。优质教材,教师的教学水平即使打八折,也能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劣质教材,教师即使使出十二分的力气,也未必能够保证教学效果。

台湾的课堂使我认识到,慢工出巧匠,对比出巧思。台湾正是因为篇目少,语文教学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精讲”,通过学精、学透一篇文章,真正发挥“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作用。反观大陆的语文教材,一册30多课,每课多数用2课时完成,学的不深不透、半生不熟。

台湾的教材和课堂使我加深了对多与少、快与慢辩证关系的理解,课文多了学习每一课的时间就少了,课文少了学习每一课的时间就多了学习速度快了造成夹生饭就是慢了,学习速度慢弄深弄透了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快了北方人喜欢爆炒,南方人喜欢慢炖,同一种食材,炒菜和煲汤的意蕴是耐人寻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