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考察之一:台湾奎山中学是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的

标签:
台湾教育理念实践 |
分类: 经验.评价 |
近日,山东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组织我市20位校长对台湾几所学校进行了考察学习,奎山学校震惊了考察团每一位成员,“三个一切”的口号,在这里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学校以不打扰学生为第一原则,把孩子最需要、最期待、最美好、最投入、最享受的全都给了孩子,最害怕的都远离孩子。他们认为学生最需要的是阳光、空气、水、亲情和营养,为了让孩子每天呼吸到10立方米的新鲜空气,开空调时要给窗子留三指缝隙。学生最期盼的课是下课,因此,课间是30分钟,让孩子尽情释放。最好的时光是睡觉,教室里有床,阅览室有床,每个学生的座椅都可以折叠躺着睡觉休息。
“为了孩子的一切”。
学校关注的不是学生有多优秀,而是如何进步的。我们不知道你将来长成什么样子,但我们现在要给你肥沃的土壤。分数以外的事情更重要,分数是显能,其他才是潜能,课本是已知,探索才是未知。一切皆课程,课程皆一切。德、智、体、美、劳诸育都有各自的支撑平台或载体。校长认为,学生不需要豪华漂亮的大门,因此,他们的大门是简单、破旧的栅栏,学校虽小,但有三个沙坑,二十四个篮球架,众多观赏、攀爬、结果的三种树木,蹦蹦床等各式各样的玩耍器具。玩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生活,锻炼孩子的肌肉等多方面技能,因此,设了三个沙坑。篮球是放在篮球架下的网子里,学生有空随时就可以打,吴正东校长说,篮球是易耗品,打坏了就换,篮球放在器械室里是以管理为本位的,不是为了学生、方便学生。
不以“安全”的名义绑架孩子,他们认为“野孩子才有春天”,学校有许多跷跷板、秋千、滑梯、摇椅、人猿泰山绳、独木桥、水上吊桥等玩具。有人问“有没有学生受过伤?”吴正东校长说,当然有了,走吊桥平均六个人就有一人掉到水里,有生活就会有伤害,走出家门就有危险,怕危险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出门,怕伤害就什么也不用学了,谁都不愿意有伤害,但这是无法避免的,教育孩子们注意安全,但永远不要低估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真的发生了就积极帮助。其实,我们最期盼孩子掉到水里,掉到水里社会生活就发生了,呼救、施救的一系列过程都产生了,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锻炼和成长。
“为了一切孩子”。
学校不突出任何孩子,不培养明星大腕,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一节课上,所有学生回答问题都能得到展示。阅览室有床,有摇椅,有沙发,有各式各样的椅子和桌子,让学生躺着看、摇着看、坐着看,怎么舒服怎么来,尽情享受阅读。对资优生扬长,对后进生辅导,使孩子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照抄照搬了西方的一些理念,看起来并不落后,但我们大多仅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墙头上,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在没看到奎山学校之前,我以为“三个一切”是一句漂亮的空话,看到奎山学校后使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没做到的别人已经做到了,我们现在做不到的,将来一定能够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