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厘清家校教育的责权边界

(2017-11-21 10:32:31)
标签:

时评

分类: 阚侃教育

要厘清家校教育的责权边界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特别是小学老师习惯通过微信群、QQ群、短信,将预习、听写、手工、阅读等家庭作业群发给班里每位家长,不是让家长提前辅导,就是让家长教着背课文,还要对作业上的每道题进行批改、检查,最后在作业本上签字。老师给家长布置任务的事件曾引起讨论,众多专家呼吁要理清家校教育的责权边界。

老师给家长布置教学任务,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文化知识教学的主要责任在学校,教师不要把课堂上应当完成的事情压到孩子的课后作业中。有的教学任务是不能让家长帮着做的,譬如,家长指导孩子预习,由于家长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家长不懂教学,指导过程和效果会千差万别,万一辅导错误,岂不耽误了孩子。随着年级升高很多家长无能为力,导致预习的质量差距拉大。老师布置预习任务,很容易把教学起点定位过高,使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慢慢就把一部分学生落在后面。

老师给家长布置帮助孩子学习的任务,把课堂上的事情转移到课外,课堂无限制地向前、向后延伸,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这与时兴的效课堂”精神是相悖的。

家长把自己责任推给老师,荒了自家地种了别人的孙云晓在《我们需要新家庭教育观》一文中写道,家庭正在变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父母正在“沦”为助教,真正的家庭教育价值被遮蔽了,家庭教育应有功能也被曲解和误用。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习惯的老师,品格、习惯、道德教育是家庭的主要责任,然而,目前很多家庭忽视孩子的成人教育、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等自己份内的事情,而是越位、过分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困惑、遇到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等,则视而不见,家庭教育变为学校教育的附庸,父母成为校外作业辅导员,亲子关系演变为功利的分数关系,许多家长实质上成了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控制者和压力制造者这种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在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

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没什么错,应该关注的是学校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譬如,“学习”中的“习”,我国学校教育做的还很不到位,黑板上做实验,几百人乃至几千人去参观工厂、农村,我们的孩子太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了,“生活即教育”、“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等理念在很大程度是没有落地的。然而,在这方面各有优势,若是通过节假日补上这些不足,其家庭教育就起到了很好的补位作用

理清家校责权边界,各司其职,才会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家庭学校是两个不同的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缺一不可。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厘清家校之间的责权边界,哪些责任由学校承担哪些责任由家长承担。明晰责权边界、畅通沟通渠道,将有助于解决家校职责交叉、任务混淆的问题。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一类教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家庭教育主要职责是习惯和做人学校教育主要职责是学习和做事社会教育主要职责是实习和公益。然而,很多家长认为他们的责任是管“生活”,学校管“教育”,并不清楚自己在基础道德教育、人格养成、行为习惯等方面肩负的重任。家长往往以“没有时间文化不高,不懂教育”等理由推托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然而,孩子出了问题以后,往往把责任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原本是学校要求家长陪同孩子值日打扫教室卫生结果演变成家长值日原本是为了给孩子减负而早早放学结果却成了家长的接送负担;原本是给孩子留的亲子作业由于超出孩子的能力结果成了家长作业……混淆了将本不应该由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转嫁给家庭。

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考虑社会实际和家庭实际。家庭作为孩子立德树人的主要场所,家长必须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教育职责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责有主次、分工有侧重,对方是协助和补位家校责权边界明晰,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