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必须兼备“工匠性”与“专家性”

(2017-07-07 08:32:17)
标签:

佐藤学

分类: 视点.争鸣

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同时具有匠人专家的双重属性,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教学,更是学习。能否将这两个元素很好地融入教师这份职业中,关乎教师生存自尊与幸福。

01.“匠人的内涵

课堂上,成熟型教师们举手投足都潇洒流畅,从不拖泥带水。教研中,有关教学技术,教师的资质、能力与态度等话题始终是讨论的中心。青年教师通过学徒制apprenticeship)的模仿体验式训练展开教育实习。这些都鲜明地展现了教师作匠人的一面,但以上种种不正是教师们想要极力摆脱的教书匠形象吗?

当然不!为了正确理解匠人气质,我们首先来挖掘一下匠人一词的内涵。

本书中的匠人即日语中的職人,意味着高超的技艺,是最高级的技术工作者。从文字的构成来看,字由”“绳索三部分构成,即匠人工作的中心就是倾听,倾听客人的需求,还要依靠倾听材料的声音进行创作。汉字学家白川静进一步指出,字边上搭配咒语构成的,如果将换为,就变成了(识)。可以说,就是倾听神的声音获得开悟(知识),并凭借神的技能进行工作。

因此,作为匠人的教师的性格特质也集中表现在倾听上。

一方面,倾听这一被动行为能够触发教师的想象力。通过倾听儿童的言语或缄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隐性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教师得以探究当前学习展开的潜在可能性,正如木匠从每块木料中看到其潜在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通过倾听,教师能够完完全全接纳儿童,接受教材的课题、接受自己内部的声音,形成课堂中对话式的交流,提升自身的工作。与教师的交流印证了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倾听是教师工作最重要的能力。

可见,匠人教书匠是截然不同的。教书匠往往是因循守旧、以自我为中心的,由于听不到来自儿童、教材和自身的声音,他们的工作马马虎虎,毫无认真细致可言。相反,作为匠人的教师在工作上往往是纤细的、精心的,随时准备着倾听,并努力提升自我。

02.“匠人气质的养成

教师作为匠人的资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匠人气质。佐藤学教授希望教师在养成匠人气质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以下三种规范:

其一,注重对每位儿童的尊重;其二,关注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其三,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学。

以上三条中关注其中一条还是容易做到的,不过这样的教师无论作为匠人还是专家都是不够格的。而在日常的实践中同时贯彻三条规范并非易事,它们往往会在现实的教学中产生矛盾甚至相互冲突。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教师能够不触犯任何一条规范,独树一帜、创造教学。教学及其结果的好坏另当别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们都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关注自身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师才可能获得令人信赖的匠人气质

03.作为匠人的成长

世阿弥在《花传书》中写道:如果还不知道,那至少要知道。花是心,而种是技。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如何展现课堂妙花幽玄之美,还没有形成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与哲学,那至少要知道展现美的基于体验的身体技法与经验的智慧。

因此,教师作为匠人的成长,其关键就在于技艺的传承与学习,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

模仿vs示范

微格教学法、模拟教学等曾经流行的教师教育方法之所以失败,其根本缺陷在于将教学看成是各种技术与技能的集合体。但教学技术不是技能skill),而是技艺craft)与技法art)。

教学实践不是日常的行为,而是创造性的。即便是把教学的技法分解为各种技能,并将其从教学实践的语境中分离出来加以训练,也不要期望这些技能会在教学中得到活用。事实上,教师作为匠人的技艺或技能,其传承与学习基本上靠模仿,通过学徒制的方式加以学习最合适不过了。在教师社群中,新手不是通过事无巨细的指导和建议来学习的,而是以示范者mentor)为榜样,通过模仿示范而掌握实践的方式与技巧的。

愿景vs风格

对于技艺”“技法的学习,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获得实践的总体愿景(vision),形成风格(style)。为了改善教学实践,在训练个别技能之前,首先要形成教学实践的总体愿景,从模仿总体愿景出发才会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在任何情况下,匠人都默默地尽全力将工作做好。拥有匠人气质的教师往往都是安静的、谨言慎行的,他们对工作无比诚恳、细致周到,通过洗练的实践形成自我的风格。这是建立在修养与钻研基础上的妙花。可以说,缺少教学改革的愿景,每位教师的个人风格尚未形成的研修效果平平。

尺短vs寸长

需要指出的是,示范模仿并不只存在于成熟型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世阿弥指出:擅长者也非样样精通,拙劣者也有可取之处。……擅长者是拙劣者的榜样,拙劣者要认认真真向擅长者学习。同时,擅长者也要学习他人的可取之处,从而使技艺更上一层楼……看到他人的不足之处,也要引以为戒,将其变成优势。许多教师一味追求妙花,而疏忽了对身边同事的学习,这是十分傲慢无礼的。我们不仅要师从那些优秀教师,更要从普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那里学习。

播撒vs培育

太多的教师过分追求,而对视而不见。明明只有通过长期的研修培育种子才能够得到,却被遮住了眼睛,失去了培育令其绽放的意识。因此,教师们要时刻保持向同事学习的动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一过程无疑是播撒的过程。

研究者的使命不是拼命追赶那些站在教学实践顶端的优秀教师,而是对那些每天奋斗在混乱与困惑中的绝大多数教师予以帮助。尤其是观摩青年教师的课堂时,指出其中的缺点与不足很容易,但对他们并无裨益,只会使他们倍加混乱。所以,探寻青年教师未来之花的根源,培育这些种子,保护好不容易绽放的青年之花,对于技艺的传承与学习或许更为重要。

教师是教学的能手,这里所谓的能手体现的是教师作为匠人的特质。但是教师的工作并不是仅靠匠人的技能就能完成的。教师工作中有关如何设计教学、选择教材内容、了解儿童发言的意义等内容,都需要复杂的、高度的认知判断才能达成。这就是教师作为专家的一面。

04.教职的专业性

尽管教师的实践中匠人的特质更为显著,但作为专家的特质才是其核心。然而,从定义、现实与教师实践来看,教职的专业性并非不言自明的。

专家professional)是具有公共使命(public mission)与伦理的责任”“高度专业的知识与技术以及自律性autonomy)的工作领域。但这一概念往往会与specialist等词混同,或被误解为与业余相对的特定的职业

另一方面,教师肩负着实现所有儿童的幸福以及建设和平、民主、平等的社会的公共使命,从定义来看,教职的专业性并不逊于医生、律师或是大学教授。但现实中,教师没有专业协会组织,尚未确立与专家身份相符的教育与研修,缺乏专家的伦理,缺少具有自律责任与自我管理的伦理性纲领,更被认为是不具备高度专业的知识与技术、任何人都能从事的简单工作easy work)。   

教师之所以被称为准专家,是因为与其他专业相比,作为教师实践基础的科学的技术专业的理论等方面还具有模糊性,并不成熟。事实上,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综合性的,具有专门知识、科学技术难以涵括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需要高度智慧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不可能的专家impossible profession)。

05.作为专家的教师

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因此,专家型教师的素养也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方面,教师作为专家的核心实践是课程的创造与学习的设计,设计、反思、组织儿童的学习活动等都需要教师具有以反思reflection)、判断judgement)为支撑的高度的专业智慧。

教师的专业性知识基础由三种素养构成:一是与人和社会相关的大量的一般性素养,二是成为学科基础的学问素养,三是支持教学实践方法的教职素养(教育学)。

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专家的实践性知识充满不确定性,具有创造性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绝妙的反思与判断。基于选择与判断,通过对经验的反思而获得知识,这样的实践智慧practical wisdom)正是教职专业性的精髓所在。

匠人的对比能够更清晰地展现作为专家的教师的特质:

1. 匠人的动作是无意识中进行的,是显性的(visible);而专家的思考则是有意识的,具有隐性(invisible)的特质。

2. 匠人的性质在于具有相应的关注点、技能和结构,而专家的性质则是洞察、思考与判断。

3. 匠人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而专家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从医生、律师的例子可以看出,优秀的专家在作为匠人的技术、能力和态度方面往往比匠人更为出色,教师也不例外。因此,作为专家的教师要实现实践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整。

06.专家型教师的养成

教师作为专家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资质,而是学到的知性能力,这一能力是在与同事共同的时间中、在实践与理论不断统合的过程中获得的。佐藤学教授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述了教师作为学的专家的养成。

一、与伙伴共同学习

教师是在学校中养成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的契机是以课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扩大的。因此,以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共同的挑战性实践,构建兼具匠人气质专家文化的教师协同学习的网络,对教师作为专家的成长大有裨益。而这样的网络就是具有同僚性collegiality)的教师共同体。

与伙伴共同学习不但要从成熟型教师的教学中学习,也要从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观摩中学习。佐藤学教授特意强调了其中需要注意的方法与态度。

一方面,成熟型教师往往是安静的、谨言慎行的,其工作洗练细致,旁人难以看出其中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成熟型教师的成熟内涵不够明确,其风格复杂多样,成长轨迹极具个性化,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们。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成长并非改掉错误就好了这么简单。

因此共同体在进行校本教研时必须抛开评价的桎梏,突破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帮助青年教师直面自身障壁,从自身的教学改进中得到成长。

二、从课堂事件中学习

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偶然中的必然,课堂事件,即课堂中有意义的事实,是在教师的活动、儿童的活动及其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网中产生的。发现课堂中的细小事实或事件和从中感受到惊喜的能力,享受探究和解决疑难的能力,都是教师作为专家要追求的。能否从课堂事件中学习也是影响教师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1. 评价教学方法与效果的视角转为反思自身实践的视角;2. 不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为观察与批评的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学习事实作为观察与批评的中心;3. 虚怀若谷地倾听,在复杂的关系网中对课堂事件进行因缘性的认识4. 认同课堂这个内部世界,并最大限度地以多样的立场来看待事实,理解其对师生的不同意义。

三、在反思性实践中学习

专家型教师是在课堂上进行复杂语境下的教学这一文化的、社会的实践,以教师的视角来看待与解决各种问题的深思熟虑的教师thoughtful teacher),也就是所谓的反思性实践者。因为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思考与智慧多数是以缄默知识的形式发挥作用,主要依靠经验的反思。

反思性实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外部立场对观察到的事实加以反思,二是以内部立场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前者,教师必须抛弃提意见的傲慢态度,以相互学习的、谦虚的立场去观察和交流。后者,同样具有两层意义:一是,是基于体验的身体技法,经验的反思是具身性的。无论是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还是从自身经验中学习,教师都要从自身的特殊性出发,加以内化。二是,在严峻的教育改革风暴中乱象丛生,教师必须加以反思,判断什么才是对教师的成长最为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用自我的语言去言说自身的反思与成长,在传承教师教研的专家文化的同时进行创造性实践。

事实上,以上三种学习都是作为对话实践的学习:与物的对话(创造世界),与他者的对话(结交伙伴),与自己的对话(重塑自我)。

教师同时具有匠人专家的双重属性,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教学,更是学习。在任何情况下,匠人都是默默地尽全力将工作做好,而专家则是活用最先进的知识和最高的智慧来工作。这其中包含着作为匠人的教师和作为专家的教师的生存自尊与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