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竞争的关键已由学校转到了家庭

(2017-06-27 06:47:02)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阚侃教育

学习竞争的关键已由学校转到了家庭

阚兆成2017-06-26 16:12:50
 

2017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在被问到“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他认为,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考试不仅是才智的比拼,更是家庭条件的比拼。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熊轩昂的言论在知乎网站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相关话题已有15000多名关注者,浏览量达到474万。童言无忌,熊轩昂所言极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当时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孩子在学习上80%左右靠的是学校教育和自然成长。但时至今日,学校教育差距越来越小,而家庭的经济条件、家长素质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孩子学习的竞争已经由学校教育渐渐转化为家庭教育的较量。理由:

一是古人云“三岁看大”。大脑生理学及遗传学的研究逐渐证实了,人的能力与性格在0~3岁间的幼儿期就已大体形成了:大脑的重量在出生时350—400克,6个月后就增为出生时的两倍,3年就增至大人的80%,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脑细胞之间的互相联结约在出生至3岁之间,已经完成70%~80%。神经网络需要大量刺激来建设,受到的有益刺激越多,脑细胞的互相缠结越丰富,神经纤维就能连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网络,人就越聪明。3岁前的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是在家里。3岁前的教养城市是远远好于农村的。

二是节假日、晚上是产生学习差距的重要原因。一年365天,在校上学的时间大约是195天,节假日为170天左右。晚上学习做作业,一天平均按2小时计算,从小学到高中共8760小时,按45分钟一节课就是11680节课的时间。

小学到高中12年,在学校和在家学习的时间几乎是相当的,在家这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管理和利用的好坏,学习效率差别是非常大的。

三是家庭环境与学习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北京某校对680名初中、小学生的家庭做了“在校表现与家庭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是:家庭教育水平好的,优秀生达95%,几乎没有后进生;家庭教育水平一般的,中等生达70%,后进生达15%;家庭教育不当的,几乎没有优等生,后进生达85%。这是“孟母三迁”的时代解读。

1966年,美国诞生了著名的“科尔曼报告”。当时,科尔曼等人发现黑人学校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白人学校,调查结果发现,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在学校设施、教师水平几乎等同的情况下,黑人学生的学习水平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从1966年开始,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笔者认为,大约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科尔曼”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学生学习的竞争不仅是才智的比拼,也是家庭条件的比拼,更是家长素质的比拼,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