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研学旅游活动称为“第三课堂”是不妥当的

(2017-06-27 06:44:41)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阚侃教育

把研学旅游活动称为“第三课堂”是不妥当的

阚兆成2017-06-26 14:31:02
 

教育部等11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后,研学旅行活动逐渐升温,从众多研学活动情况的报道来看,不少组织者或媒体记者习惯于把研学旅游活动称之为“第三课堂”,从教育的规范概念来看,这种称谓是不妥当的。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按照教育的广义概念讲,家庭是第一课堂,学校为第二课堂,社会为第三课堂。按照狭义概念讲,第一课堂是指学校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指课余时间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三课堂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在线教育。

“第二课堂”概念,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1983 年出版的《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的,书中指出: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 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 、有酬性的活动等等。《新词语大词典》中解释到: 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扩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这个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课余理论学习、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系列开放性活动。

“第三课堂”是近几年诞生的新概念,即实时在线学习。90后,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鲜明的“数字原著民”特质,他们的关注点、兴趣点与兴奋点都在网络上,善于通过网络展现个性、交流思想和表达诉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学生可以通过手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利用海量的微型网络应用不受地域限制地遨游网络世界。在这样的形势下,网络逐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三课堂”。这个课堂没有教育者“点名、考勤、计学分”,但学生“到课率”非常高。这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第一课堂”和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形成鲜明对照。

研学旅游活动,是一种有统一组织、管理和指导的与学生教育有关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完全符合第二课堂的概念,因此,称第三课堂是不妥当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