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之后干点啥更有意义?
(2017-06-16 08:33:28)
标签:
阚兆成 |
分类: 初中.高中 |
中考一眨眼就过去了。这只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非毕业年级的暑假安排已经成为惯性,然而,毕业年级的孩子中考后的这个暑假应该怎么度过呢?
初中毕业到高一开学近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荒废了实在可惜,但让衔接班给填的满满的也不是一种最佳选择,究竟怎么安排孩子中考后的这段时光已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大难题。
据了解,半数左右的家长为孩子的安排是,中考后第一周让孩子进行放松休整,中间近两个月的时间去衔接班,开学前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
很大比例的学生打算,前半个月出去旅游,最好远离喧闹的城市,亲近宁静的自然,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接下来的时间稳下心来,借几本高中的书来看看,因为高中的学习要求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层次,很多人都在刚上高中时表现出不适应,还是提早做好准备吧。最后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必要的准备。真正自愿上衔接班的学生并不是很多。
因此,要合理安排好中考后的暑期生活,要既充实,又有意义,开学以新的精神面貌进入高中。
首先,放松调整不能无节制地疯玩。中考的结束,标志着孩子们在初中阶段的结束,但是初三末期的高强度复习,使孩子的身心处于一种极度疲劳状态。在考试完的几天里,一定要给孩子时间玩,让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体育训练,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排一次全家外出旅游,进一步调整身体状况,恢复体能,恢复精神。等孩子的精力、体力恢复后,再鼓励孩子读书也不迟。在体力精力恢复之后,不能让孩子没有节制地玩,有些孩子一放假就泡在网吧,沉浸在电脑游戏里,贻害无穷,一定要注意控制。
其次,让孩子在做家务或打工中得到锻炼。中国的家长在为了孩子读书的时候,总是让孩子放弃所有的家务事,只要一心读好书就可以了,使得学生除了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关键的是形成了一种父母为自己做事是理所当然的想法。中考后这么长时间,可以让孩子常常做做家务,感受父母的辛苦;可以让孩子去打工,体谅劳动的艰辛。一位美国大学的系主任曾经说,录取学生的时候,非常注重“志愿者服务时间”这个指标。他说,一个孩子能否关注他人的命运,关注社会的需要,是这个孩子今后能否有大的造诣的前提条件,不管他研究的是什么专业,他都需要把为人类工作当成目标和动力。假期给孩子补补这一课非常必要。
第三,读几本书充实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迎接中考,放下的书永远是课外读物,于是古今伟人,精彩世界,挥斥方遒,激昂文字,全都化为文史哲、数理化了。题目做得越来越多,但是知识面却是越来越狭窄。一个有近三个月暑假,如果不上几本书岂不可惜?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提升气质、提高品位、积聚力量,还可以提高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用读书方式度过假期也是十分明智的。
第四,为更好的适应高一生活,选较难的两三学科上一下衔接班也是务实之举。相对初中,高中的学习要跨越知识和能力两个大台阶,各学科知识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在能力方面,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初中的课侧重基础,讲解详细,而高中的课重在启发、诱导、点拔。初中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高中则要求既学知识,更强调运用知识,在运用中训练提高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高中要求大幅度提高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部分初中毕业生在高一第一学期适应较慢的情况,选择自己认为较难的学科,到衔接班学习一段时间也是非常务实的。
中考后,家长要根据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丰富多彩的假期,构建假期生活的另一番生命样态,让假期的意义和价值倍增,使孩子真正过一个愉快而有收获的假期,以新的精神面貌进入高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