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才有春天——一所台湾学校带来的教育启迪

标签: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 |
分类: 经验.评价 |
“沙坑里没有不专心的学生,创意是从沙坑开始的。”在台湾的台北市私立奎山学校,一草一木一游戏场,皆以生为本,学校创始人熊慧英说:“山明水秀出人才,环境培养人格。”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环境建设和规划,对于培养好学生的作用竟如此重要,里面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校园里的植物就能看出学生本位,不信你看看——校园的植物有三类——攀爬、食用和景观。攀爬是人类基本的生存能力,自然科学从吃到嘴巴开始,美学是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为什么鼓励孩子爬树?
认识大自然,从吃到嘴里开始,因为嘴巴里吃出来的,超越课本里教的。
教室前为什么种植椰子树?好处多多——挺拔有精神、树叶不遮光线、在教室里感觉外面树叶摇曳,感觉自然放松。而在教室另一侧的窗外,长春腾飘逸,绿意带来安详,学习效果提升。
孩子犯了错怎么办?老师要凶巴巴地在教室里给他训话还是带孩子到摇椅上谈心?在奎山学校,孩子生长的基本权益是——阳光、空气、水、亲情、营养。
篮球监狱-球场散落的篮球被关在这里
奎山学校主张学生本位,课程和教学前,先问:孩子的需要有没有满足?孩子的发展有没有满足?因为,骨骼、肌肉的发展是环境锻炼出来的、冒险、犯难的精神是生活经验累积的、互助、合作存在于社会性的统整活动。比如,一根简单的粗绳子,带给孩子结实的肌肉、手眼协调、充分的愉悦。又比如,捞鱼、捞蝌蚪、淘水玩沙,掉下去是经常有的事儿,因此,有的去救人,有的去通知老师,还有的去拿衣服,这些社会互动是教室里学不到的。
中小学校的六层楼滑梯
幼儿园的三层楼滑梯
孩子若自小缺少感觉统合的刺激,甚至会影响未来的EQ。游戏活动体验的学习成就,是在教室里难以达到的。6层楼的旋转滑梯,除了防火逃生外,最大的用处是,5秒钟就可到球场活动。
这就是奎山学校带给我们的思索——你的校园,是应付管理者的方便还是满足孩子的需要?谈教育,先谈孩子的身、心、灵有没有到位。
在奎山学校,孩子用新奇的眼光和快乐的心情,用忙碌的双手创造着智慧,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却拥有大大的趣味,短短的校园时光,带不走的是长长的留恋。
延伸阅读:
奎山学校由熊慧英教授建于1963年8月的一所小班制、小型实验学校,设有中学部、小学部和幼儿园,进行11年一贯实验教育,每班学生平均25人,全校500余位学生、60余位教职员,九年级实行常态分班,10%-15%出国或国际学校,15%-25%升学前三志愿高中,80%多达到公立高中录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