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8,514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教师低等大学教授上等的观念会误国误民

(2017-04-02 06:03:42)
标签:

关粤月

分类: 呐喊.建议

       在很多老师心中,有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大学老师比中学老师高一等,中学老师比小学老师高一等,垫底的当然就是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了,并且越是处于“上等”的教师群体这样的想法越执着。有的喜欢把这样的想法说在嘴上,更多的是把这样的想法藏在心中,有时直接影响到各年级、各部门工作的协调。与此相对应,我国体制内的教师职称与工资体系中,教师的职称、工资收入与所教学生的年级高低几乎成正比,这个官方的惯常做法似乎也证明了前面观念的正确。

        说到底,这样的想法产生的土壤,还是教育的行政化。

       这种观念正确吗?

       如果讲存在即真理,这种存在了若干年的东西,人们早已适应,说不正确大家都不信了。不是吗?我大学老师教的是谁?大学生!高中老师教的是谁?中学生!当然受气的只能是你小学老师与幼儿园阿姨了,谁叫你们教的是基础那么低、水平那么差的学生?曾经听过一位中学老师“挑战”小学老师的话:“咱中学的数学题你小学老师能够完成吗?”说者振振有词,听者虽有不服却驳斥乏力。

        看似正确的东西其实荒谬之至。

       如果单说知识的层级,大学肯定高过中学、小学幼儿园。比如数学,从小学到高中,都跳不出“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几大板块,但同类的知识却有不同的层级。又如语文,小学低年级重在识字写字,比起高中的文学创作与欣赏,那绝不是一个层级的事。但常识告诉我们,无论多么高的知识层级,都是由低到高一步步累积起来的,再天才的数学家也是从认识1、2、3等数字开始,再伟大的文学家也得先学会书写简单的文字与会说简单的口语。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实在没有孰高孰低的说法。知识本身的层级并不代表教师职业的层级,不然我们就很难理解钱理群老师从北大退休后到南师大附中执教,很难理解不少的教育博士、教育硕士执教于小学、中学。

       如果从知识的传授角度看,所有的老师从事的教学工作都是平等的,其职责都在于引导学生把不懂的知识学懂。而学生的年级越低,对教师的教育智慧要求更高。4和2,谁大?这个问题简单吗?对小学高段、中学生不算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是个问题,他们知道4个苹果比2个苹果多,但他们不能理解“4”比“2”大,因为这是一次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跨越。随着学生的成长,年级越高,知识积累越多,运用经验、旧知学习新知的本领会越强,学习自主的成分会越多,老师的作用也从知识的启蒙逐渐转向引导、点拨、指引方向。大学的教育,除去其研究的成果对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单就教学而言,与中学、小学实在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当大学教育成果不能推动科学、社会的进步,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从育人的角度看,年级越低,老师越重要。什么是真善美?孩提时期的价值判断,全在家长、老师的引领,有时爸爸妈妈说出的同样的话,就是没有老师的话起作用,这就是小学教育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要素各有侧重。幼儿园、小学阶段除了健康的身体,良好习惯的养成更重要,这时更需要老师的爱心、责任、教育智慧;中学阶段,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学习的方法更重要,这时更需要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大学阶段,个人发展方向与社会适应能力更重要,这时更需要老师的宽阔眼界与人生阅历。所有这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又莫过于孩子早期形成的基本的价值判断与行为习惯。不能想象一个缺乏是非善恶基本判断的人能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更不能想象一个满脑子充满着愤怒与仇恨的人会有益于社会的进步。

       春天发芽开花,夏天成长壮大,秋天结果收获,冬天储藏并开始新的孕育,学生的成长就如同这四季的更替,不同的季节有着各自季节的色彩。开花时节就是要享受阳光,灿烂夺目;生长时节就使劲地吸收阳光雨露,蓬蓬勃勃;收获时节就是要硕果累累,充满喜悦;储藏时节就是要学会享受生活的幸福乐趣。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却不能人为地割裂从三岁童稚到有用之才的整个成长过程,当然也就没有哪个阶段的老师孰轻孰重的问题。在我们的每个成长阶段,总有那么几位重要的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而记忆最深处,常常是我们幼儿园、小学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