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一颗学生之心理解我们的孩子

(2017-03-19 06:59:02)
标签:

pplong

分类: 阅读与写作

用一颗学生之心理解我们的孩子


    这是在网络中看到的一篇读后感,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多湖小学傅艳艳老师在读了《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之后所写。理解孩子是施教的基础,要想理解孩子,必须要有一颗学生的心。这句话说到关键点上去了。

 

用一颗学生之心理解我们的孩子

——阅读《给教师的5把钥匙》有感

 

没有老师不爱学生的,有的老师说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千真万确的,父母是否会爱,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常常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其实这不是真爱。我们听见看见过太多的故事,老师苦口婆心,可学生熟视无睹,很多老师疑问,我们的爱没有收到反馈啊,或许原因出在老师付出的爱和学生需要的爱之间不对等,采导致了信号接收不良,或许试着用学生的心去理解孩子,效果就不一样了。

首先老师也要学会换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高兴做的事,就不要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做到十一点多,没有业余时间做喜欢做的事,发展兴趣爱好,每天的书包重的几乎无法承受,如果是我们自己这样每天的工作,我们愿意吗?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自己很优秀,做事情很好强,她对自己的女儿期望很高,暑假里每天安排满满的补课内容,每次看见她的女儿,眼圈里都是疲劳,很少微笑。一次吃饭,小女孩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如果我妈妈能像姑姑那么爱我就好了。如果这位母亲能换位,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和实践,或许小女孩的心态会更阳光。还有一点,老师要少一点批评和抱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开车的时候,副驾驶座位上的人如果唠叨没完,自己心情一下就会变的急躁。所以,多体谅孩子的感受,多鼓励他们,多包容他们。常想想,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未必如他们,那个时候我们也有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想想自己的那是的感受,现在对学生就会心慈手软很多。

其次是学会放手。放手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条件自主发展的条件。这是对孩子的信任。我们习惯包办,好像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最好是孩子每天都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每件事都帮他做好。这和现在社会环境有关。但很多事情上父母可以放手,相信孩子会做的更好。某种意义上讲,帮助他做了很多事就是剥夺了他发展这方面能力的权利。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不会做,连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都得不到发展。若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充分的自信的话,也许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奥妙所在。福楼拜年轻时候被父亲安排做很多事,结果都失败。后来父亲没办法管他了,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节奏发展,倒是成就了一代大家。老师也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信任可以带来温暖,融洽关系,激发更多的力量。

再次是要陪伴和目送。放手不是放任,也不是放纵。有句话说,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所以龙应台那句话很好,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种目送确且的说,是一种精神的陪伴,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持。要学会倾听,不管孩子讲什么,我们都能给他们机会表达,我们耐心的倾听,不要急着发表意见,也许他们懂的比我们还多,只是他们需要表达。课堂上的时间很少,学生基本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创造机会,多些耐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能宣泄情绪,更能促进思考。在陪伴的时候,给与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孩子毕竟还小,很多方面未必知道如何判断,如果有了方向的问题,还是可以适时地指出。

作者常生龙说,要有一颗学生的心,叶圣陶说要做小孩子,要做孙悟空,是同样的道理。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权威,可以对学生任意指示,肆意指责,毫无顾忌的放任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话一定会适得其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